等待处理…

民间发明遭遇“冰火两重天”

2023年10月08日

小到课堂用的粉笔、撬不开的门,大到整个陆路交通系统的构想……来自民间的奇思妙想无疑是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一方面是各种展会上好奇的观看者们人潮涌动,另一方面又是在寻求合作、走上市场化道路上遇冷,民间发明正遭遇“冰火两重天”。不少民间发明家对记者倾诉,由于缺乏资金、推广困难,无法扩大规模,他们的发明创造很多人好奇却鲜有人真正合作。

民间创新热情高涨 奇思妙想汇聚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届高交会上,主办方专辟“个人技术创新展区”为民间发明家设立了120个展位。记者看到,结合今年抗震救灾、节能环保、食品安全等主题,民间发明家们推出了一系列发明创造。例如,“一体化自动节水设备”“节能环保健康智能平面或台式灶具”“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抗震护身空间”钢材衣柜等。

60岁的民间发明家王效英说:“来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缺乏资金,寻求合作的。高交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民间发明家们抱着同一个目的,希望通过高交会的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看到自己的发明,为自己寻求创业等机会。“今年政府倡导节能环保,大家环保意识提高很多。我的展位很多人前来观看,已经有10家企业跟我交换了名片希望会后联系。”来自深圳的“一体化自动节水设备”发明者刘昆说。去年他就已经带着他的这套节水设备前来参展,但效果显然并没有今年这么好。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超市”项目实施处主任刘建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非职务发明者”越来越多,社会上对于专利和发明的态度可以说是越来越“火热”。

“资金”“推广”“适用”三大难阻碍市场化道路

民间发明家的奇思妙想在吸引很多人围观的同时,企业和市场的反应却相对较“冷”。民间发明家向记者倾诉个中原委:“资金”和“推广”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研发一种“机械钥匙与微电脑操作相结合的安全门”,60岁的王效英已经耗费了近百万元的积蓄。从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他发明专利以来,他已经没有多少余钱推广他的发明。由于现行政策,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发明结果不能列入扶持范围,不少民间发明家在资金上“断链”了。

也有不少发明遭遇“适用”的尴尬。66岁的香港市民李宏在高交会上展出了一个“海浪发电装置”,原理是通过海浪上下波动带动波轮圆周转动进行发电。记者在现场看到,李宏的海浪发电装置模型吸引了很多人围观看热闹,但谈合作的少。一位自动化专家当场评价该装置,“这个创意不错,但是没法落实。首先,海浪不是急剧地波动,经常十几秒才有一次;第二,装置没有考虑涨潮的落差;第三,装置发的电该如何与大电网并网?”

要想改变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当务之急是给民间发明人和生产企业、投资方之间提供更多交流服务的平台,借鉴国外的“专利孵化”经验,在我国肥沃的发明土壤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肖思思)

上篇:官员出国不得企业买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2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24/2798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