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文化名人该如何“防暴”

2023年10月08日

从去年一位打着“孔子很生气”旗号的抗议者在《于丹〈庄子〉心得》的签售活动中大出风头,到易中天与《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的“口水战”;从北师大的季教授因自己的学术成果被学者批评而通过博客恶语相加,再到阎崇年签售中遭年轻男子辱骂掌掴,“学术暴力”近年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暴力”之所以从恶语相向,发展到今天的肢体冲突,出手伤人者自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但学术界和“学术明星”们似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据说,袭击者曾向阎崇年提出过自己对他某些观点的不满,均未得到回应。而今年3月饱受网友“口诛笔伐”的百度“阎崇年帖吧”也正式关闭,这使得学者和读者的沟通渠道断绝,意见表达最后发展成了一种暴力。

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种观点能够在同一个平台自由地呈现,平等地讨论,从而接受公众的批评。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能有足够的学术地位和声望登上百家讲坛,但至少不能让大众只听到一种压倒一切的声音。

所以,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集体“防暴”事件,不应视为只是一次娱乐事件或治安事件,而更应该看做一起文化事件。

对于愈演愈烈的“学术暴力”事件,冲突双方之间都应该采取包容和自省的心态来化解,任何对于暴力的合理化解释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当下,培养严谨务实的学术环境和公平畅通的传播环境,让持有反对意见的人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发言平台,使更多的观点可以理性地正面交锋,这也许才是文化名人“防暴”的有效途径。 (苏显龙)

上篇:官员出国考察称病不归,太有才了
下篇:全球金融体系应推倒重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2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24/2799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