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提升蓝领体系竞争力

2023年10月08日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等等,都对职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大赛搅活一潭水

经过3天的角逐,昨日,“秦川杯”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在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落幕了,这是省国资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首次联合举办的针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技能大赛。

据了解,参加本次大赛决赛的有5个市国资委和11户省属企业、7户中央企业共23个代表队、120名选手,云集了全省国有企业职工队伍中车工、钳工岗位上的优秀技能人才。两个工种的第一名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荣誉称号,对各工种第二至第五名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第六至第二十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选手授予“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2007年度,我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主要指标居西部省区首位。进入2008年又有新的增长,截至6月30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775亿元,所有者权益8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66亿元,工业总产值781亿元,利润总额97亿元,比上年都有大幅攀升。到“十一五”末,我省要打造规模大、实力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集团2-3个,培育10-12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形成4-6个产业链条长、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争取8-10户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大赛组委会主任高新华表示,要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队伍,还必须要有高技能的职工队伍,这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全省国民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基础。举办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就是要为国有企业的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一个开拓视野、展示才能的平台,选拔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本企业、本工种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不断创造条件。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沙德宪表示,省国资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从这一次开始,将有计划的举办“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要把这个大赛努力办成省级一流的大赛,办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赛,发挥好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他希望各企业把举办各级各类职工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多层次、多工种、职工广泛参与的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激发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技能的热情,不断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推动企业各类各层级技能人员的梯次发展。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奖励机制,调动好职工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努力使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始终充满活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事实上,在“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举办之前的很多年里,由陕西省总工会主导的全省各类职工技能大赛已经展开,范围几乎涉及全省各个行业,有百万名职工参加。涌现出焊接高手王军峰、钳工能手王爱红等大批优秀技术工人,更有金牌工人窦铁成……

培训构筑人才高地

近年来,陕西省为了发挥人才优势,对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重新作了布局调整,着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目前,陕西省各大行业和企业集团基本都创办了一至两所技术学院、技师学院或高级技校。比如,依托航天集团创办了陕西航天技师学院;依托航空工业创办了西飞技术学院、西航技师学院、陕西航空技师学院;依托兵器工业创办了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陕西已经形成了以技师学院、技术学院、高级技校为龙头,重点技校为骨干,普通技校为基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高端,带动其他各类人才梯次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沙德宪表示。

据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鬲向前介绍,目前,陕西省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托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中心城市,在关中地区高新工业经济产业带创建一批以培养机械电子加工、公路建设、商贸旅游服务等专业人才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榆林、延安、铜川等中心城市为依托,在陕北地区创建一批以培养能源化工、果业深加工等专业人才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汉中、安康、商洛等中心城市为依托,在陕南地区创建一批以培养农产品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园林、茶艺等专业人才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人才培育的效果开始显现,一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现在西安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任教师的王爱红,曾在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不仅如此,他培养出的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中,就有“三向杯”钳工状元陈涛涛,西北五省技能竞赛钳工状元赵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树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陕西省连续多年从不同渠道对这项工作进行大量的投入。据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鬲向前介绍,陕西省从2003年就开始资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设备建设。5年来,陕西从就业再就业经费中安排3320万元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上亿元,依托技工院校建成了36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从而提升了培养基地的实训实力。

据统计,陕西省的企业依托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年培训在职职工达30万人次,90%的国有企业已经将技术工人基本轮训一遍。目前,陕西境内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生产技术骨干和车间班组长,80%均来自技工院校。技工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其他培训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报记者 刘公望/文 章琦/图

上篇:没有了
下篇:速度彰显神奇魅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2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28/2799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