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在铜川市老市区的川口王家河沟里北村的路口,竖着一块由铜川市人民政府立的“碳科沟周、商文化遗址”的石碑。1984年,由北京大学有关方面组织的专家曾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考古挖掘,1986年,铜川市根据考古研究所卢建国的考察报告,在碳科沟村边竖起了周、商文化遗址的石碑,该遗址距今约4000余年。然而,记者日前在该遗址内却看到了令人惋惜的一幕。在山路上,在沟边,散落着很多绳纹陶片裸露在土外的汉罐,菜地里的“洛阳铲”显然是盗掘古文物者留下的。当地群众呼吁,政府和文物部门要加强碳科沟文化遗址的保护。
10月25日,记者一行由雷平寺沟口往山上行走50余米,在一排2米余高的土崖上,很多带有绳纹的碎瓦片暴露在崖土外面,顺手一抠,这些东西便掉落下来。不到半个小时,和记者同行的张先生和袁先生就捧了满满一堆不同形状的带有绳纹的陶片。张先生和袁先生从小就生活在王家河一带,据他们讲,他们小时候经常到这里玩耍,往往就会碰见一些盆盆罐罐,有些东西以前根本就没见过。继续往山上行走了10几分钟,张先生在一处土坡上突然看见了一部分裸露在地表的陶罐,他便小心翼翼用一个树枝慢慢挖掘,令我们很意外的是发现的这个陶罐竟然基本保存完好,除暴露在外的一部分已经掉了,仍有五分三的部分完整体现了它的面貌。从形状和工艺上看这个罐子应该是汉代的陶罐。
傅德义是碳科沟村的一户农民,他家的菜地正好在遗址内,他气愤地对记者说,最近老是有人趁黑偷偷跑到这里,在地里打眼钻探,把他种的菜都糟蹋了。记者在他的带领下看到了不少“洛阳铲”打的洞,小的有手腕粗细,大的有碗口大小。傅德义指着一片土坡说,这里曾经出土过不少文物,近几年有农民打庄基地时经常会从地下刨出一些文物,这就吸引了不少违法犯罪的盗墓者。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说:“作为文化研究,仰韶时期的物品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但不值钱,盗墓贼拿这些东西不好出售。”专家说,很难见到拥有如此之多的残瓷碎片,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东西也会愈来愈少,保护好了将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