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农运会缘何成了“广告展”

2023年10月08日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正在此间进行,有抱怨之声时时可闻:运动会商业味道过浓,几乎变成了广告展。而筹办方则坦言,对于尚未树立起品牌的农运会来说,不得不这么做,方能最大限度地筹资办赛,减轻政府的负担。农运会只有有朝一日成长为“品牌”,才能展现出“品位”。

“场内广告太多了,拍照片时想避开都难”。28日,在泉州体育中心豪盛馆内拍摄武术比赛的一位摄影记者如此抱怨。豪胜馆内,场地周围及四面墙上、门口,密密麻麻全是广告。一家酒类企业冠名此次武术比赛,一块“浓眉大眼”的大广告牌成为场内最醒目的标志。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广告牌“喧宾夺主”,在农运会各个场馆是普遍现象。一位执法过多次农运会比赛的裁判表示,这是他见过的商业味最浓的赛会,“场内广告过多,会干扰选手比赛,影响观众观赛”。

商业广告在本届农运会上几乎无孔不入。一个较极端的例子是,赛会记者证正面下端的显著位置,就是10家企业的标识,这些是赞助或捐赠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而通常应在正面标明的“可通行区域”等重要信息,却被印在了背面。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泉州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达,商业氛围浓厚。家住本地的农运会观众曹榕嘉认为,广告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再多都不必大惊小怪。而有的人则表示,越是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就越应该控制广告数量;比如,著名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其赛场就仅有指定计时的钟表广告,还必须“隐藏”在绿色的墙蔓中。

本届农运会泉州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清早坦言,大量广告难免会对运动员、观众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由于农运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全国性的商业传播渠道和强势的电视广告媒体,要想最大程度地筹集运作经费,“不得不引进大量的场地广告”。

“我参与过许多大型运动会的筹资,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刘清早说,“企业‘躲避’农运会,我们完全理解,其中原因有三:一是企业产品的定位与‘农’有偏差,二是农运会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大,三是有些企业看得不够远。”

2.4亿元的筹资规模,创下了历届农运会之最,基本解决了本届农运会的办赛费用。不管怎样,我们做到了‘政府少花钱,市场筹大钱,不给农民摊派钱’。”

他表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日渐提高,相信“农运会”这块招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它所展示的形象元素也有望更上档次。“如果‘农运会’能够成长为一个品牌,它的表现形式就会更有品位”。

(叶锋 史春东)

上篇:揭幕战火箭三巨头欲拿灰熊开刀
下篇:郭晶晶购红色全能轿跑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30/2801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