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康收藏界的一些朋友说,邮票、票证、报纸和石头的收藏在咱安康颇具规模,且有一定的市场。却不知喜欢年画、收藏年画的人逐渐多起来,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的收藏、投资的价值也开始凸现。安康城区的杨建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收藏年画有600多种800多幅,全是古典题材的作品。
家住安康城区东大街23号的杨建安,是安康邮政局的一名退休职工。这些年,他转战收藏业,特别是红色经典纸质收藏在安康城区乃至全省收藏界可谓是赫赫有名。他对笔者说,年画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民间在新年时装饰和布置门户住室环境的节日艺术,是随着百姓岁末辞旧迎新、欢度春节的风俗而出现的。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
他收藏的年画取材广泛,凡人们喜欢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民俗等,应有尽有,大致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五大类:门画类,文的有福禄寿三星、五子登科,武的有秦琼、敬德、关公、钟馗等;喜庆吉祥类,如《同庆丰收》、《天官赐福》等;民俗风情类,反映日常生活景象,如《渔家乐》,及《老鼠嫁女》等幽默年画;小说戏文故事类,如《打金枝》、《空城计》、《盗仙草》、《宝莲灯》等。
传统的年画作品,构图追求饱满完整、丰富匀称,十分讲究色彩的视觉美感,既讲究红火热烈,又讲究和谐统一,并广泛使用象征寓意手法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和节日喜庆的特点。杨建安逐一向笔者展示所收藏的心爱年画,大多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少量的文革的年画,他不无自豪地说道:“不是吹牛,我是不是名家的不收,不是古典的不收!”他收藏的年画多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等为百姓崇敬喜爱的先贤。还有一类为戏曲故事,如1977年版赵宏本绘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80年版金梅生绘的《牛郎织女》、《白娘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1980年版李慕白绘的《宝灯良缘》,1980年版刘继卣绘的《三战吕布》、《闹天宫》和《武松打虎》,1980年版谢慕连绘的《西厢记》和1989年杭稚英绘的《西厢记》,1980年版陆泽之绘的《群英会》以及戴敦邦绘的《刘姥姥游大观园》、《红楼梦插图》,戴松耕绘的《秋翁遇仙图》、《牡丹亭》,李明媚绘的《贵妃醉酒》,景启民绘的《杨志卖刀》,金铭绘的《女娲补天》,黄妙发绘的《借伞》和《梁祝化蝶》等等,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每幅一两毛钱的年画,现在都被炒成一两百元不等,升值潜力巨大。 (梁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