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为祖国献石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从世纪之交起,鄂尔多斯盆地沟壑间的红色抽油机旁。“80后”的第三代石油人,悄悄地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荒凉大漠精彩人生

——“80后”右油人演绎新乐章

2023年10月08日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奉献。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困难。问问年轻的石油人,选择当石油人后不后悔?绝大多数人回答:不后悔!

选择石油 选择奉献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使命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油坊庄作业区位于榆林市定边县油坊庄乡,这里地处陕甘蒙交界,是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和六盘山交汇处。这里地理构造复杂,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风口。每年春秋两季,漫天黄沙天气见怪不怪。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安心工作,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28岁的宋平虎是油坊庄作业区油坊庄联合站的一名焊工,高中毕业后他便来到油田工作。作为一个合同制员工,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可知足的他同大多数石油人一样,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这片油田。

“怕吃苦”是大多数人对“80”后的评价,可年轻的石油人用实际行动将这种偏见推翻。

作为一名焊工,宋平虎的职责是管线补漏,最忙的时候则是输油管线自然破损,偷盗原油人为破坏。管线焊接是既危险又脏累的工作,危险是因为输油管线是高压,容易着火,脏累是因为管线泄露,原油混合泥水让人顷刻间成了泥人不说,原油刺鼻的气味让人头晕恶心。多年来,宋平虎都是哪里有险情就赶赴哪里救急,从来没有怨言。

前不久的一天,巡线工人报告,油坊庄作业区油二转输站到油一转输站的一段管线上,有老乡私自打眼偷油。领导派宋平虎前去焊接管线。还没到达目的地,他老远就看到几米高的油柱向外喷。赶到漏油管道沟旁,他二话没说跳进坑道,用先前准备的木楔子塞住油眼。由于压力太大,木楔很快被原油喷出几米高,管道再一次井喷。顷刻间,他成了油人。“全身上下除了眼睛还有点白色,其他地方全是黑的。”看着汩汩外冒的原油,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趁机偷油,他来不及考虑自己,拿起一个蛇皮袋子遮住脸再次跳进泄漏的管道沟。这时,管道沟已经积满了原油,泄漏处不好找。他凭着经验,经过十多分钟的尝试,终于堵住油眼。随后,他拿起盆子,一盆一盆的向外舀原油(管道有油焊接会起火)。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活,普通的一次焊接才宣告结束。

这只是一次简单的焊接,如果遇上管道自然破损难度就大了。自然破损处不规则,不容易堵漏,焊接起来更加麻烦,所需时间也就更长。

这么多年来,宋平虎遇到管道自然破损的焊接任务时,经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忙活。饭点到了,好一点的情况是井站会派人送饭,否则只能挨饿。遇到雨雪天、大风天,在野外过夜也是常有的事。

常年与大山深沟为伴,他们除了工作,几乎没时间和机会享受城市人丰富的生活。如今,宋平虎最想做的事就是有时间出去旅游。“整天在山上待着,也该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了。”封闭的环境限制了视野,使他与同龄人渐渐地产生了代沟。“他们谈时尚,谈赛车,我好像什么也不懂。”小伙子说这话时,眼神里稍微流露出一点失落。

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生产一线绝大多数在大山深沟,生活区则在城市、县城。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致使石油工人找对象,谈恋爱不怎么方便。先前,宋平虎曾处过一个对象,同大多数石油青工一样,因为长时间见不上面而不了了之。“经常见不上面,慢慢地就没感情了。”如今,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他,因工作原因只能通过网上聊天同在延安安塞采油一厂的未婚妻交流。

未婚的不好找对象,已婚的两地分居见怪不怪。有了孩子的青工,大多数都没时间照顾孩子。“我两岁的女儿由父母照看,有一次回家,她喊我妹妹妈妈,见到我却叫阿姨。我当时就哭了!”长庆采三吴起作业区的杨亚青说起这件事,别提有多伤感了。

工作条件是艰苦的,一些回忆是苦涩的。可宋平虎还是很知足,他说,他们所在的油坊庄联合站条件还是不错的,坐车半个小时便能到定边县城,去银川市也不是很远。“我们比吴起、志丹大山深沟里的(工友们的工作环境)好了很多。”

“我为祖国献石油”,年轻的石油人把这句口号融入了行动。如今,在长庆油田分公司,无论是新分来的大学生,还是劳务工,还是油田内招子弟工。虽然大家来自祖国各地,学历不同,收入有异,可面对同样的工作,同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笑而面对。

个性张扬 追求自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工作踏踏实实就行,不要累着自己!”“当官太累,操心太多!”“领导批评,不要顶撞!”……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经常这么告诫子女。长庆采油三厂红井子作业区摆宴井区资料员周富芳同其他年轻人一样经常听到父母类似的叮嘱。

1983年出生的周富芳2002年从长庆石油学院毕业后,便来到长庆油田采油一线上班。五年来,作为一线石油工人的父亲经常教导他,工作踏踏实实,不要太累。对于父亲的教导,她采取选择性地接受。她认为对自己有益的告诫,如:“同老师傅搞好关系,技术学到丢不掉,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之类的话,她虚心地接受;而对于“工作上不要把自己搞得太辛苦,不要总想出人头地”之类的训导,她只是听听而已。

周富芳初来油田时就有点与众不同。她自告奋勇参加新井站投产建设,经历了大宿舍,体验过没地方洗澡,舀盆水在宿舍简单擦擦身子的岁月。工作之余,她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自学办公自动化,自学采油工等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我不怎么会打扮,对衣服也没什么研究,平时就是看看书。”她回忆说,刚上班那两年,工作之余就是看书,后来谈恋爱了,同男朋友谈得最多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我们的谈恋爱与其说谈恋爱,不如说是在进行工作交流。”平时工作踏实认真,电脑操作也比较熟练,很快地,她被调到资料室工作。

“现在的工作是我干出来的,如果按我父亲那一套,可能一辈子都是一线采油工。”周富芳说,现在的年轻人敢想敢做,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高人一筹。为此,大家是什么苦都能吃,再艰苦的环境都能适应。

家长的有些思想落伍了,不太适用了。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工作,可能一辈子就是个采油工人。年轻人对父辈“枪打出头鸟”的中庸之道一笑而过。80后的新一代石油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工作,年轻气盛的他们因受不了委屈也撂挑子。可风雨过后,他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工作。

25岁的黄晶是长庆采油三厂新寨作业区企业文化科的一名干事。2004年,三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的他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石油人。小伙子特能干,很快当上了七个人一井的站长。年轻的他认为好好工作就能得到赏识和赞扬。“我是对的,就没有理由批评我。”性格直爽的他,曾因领导的一次误会而辞职。

2005年的冬天,他所在的元48井区铁二增压站负责给不远处的井站队部供暖。当时,他所在的增压点锅炉供热要优先保证管道加热,然后才能照顾生活区取暖。可他们队部的领导不了解情况,看到生活区暖气热度不够,说了他几句。血气方刚的小伙一听:不干了。随后,他便到西安、兰州等地散心。疯玩了半个月后,才回到井站。

小伙子做事追求自我,擅长写作的他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政工论文获得作业区大奖。作业区领导发现他有写作天赋,便将他调到企业文化科。来到企化科后,小伙子还是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工作。去年年底,为了给作业区一年工作回顾宣传取得响亮的标题,他琢磨了好几天,最后他用了三个字:“在路上!”他说,这个创意是借鉴周润发的一句广告词:“我才刚刚上路!”领导布置的工作,我会认真干,但我会用我的方式。”倔强的他笑着说。工作中,小伙子喜欢与人争执,可慢慢地大家觉得他的性格就这样。

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向哪搬!80后的父辈们工作基本靠分配,谈不上兴趣和爱好,也没什么可挑选的余地。然而,新时期的年轻人,有胆识、有魄力,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讲道理,摆事实,他们从不委屈自己等典型性格,是他们父辈所不具备的。

思维活跃 创新力强疯玩疯干舞动青春火把

知识面广,适应力强。“80后”们借助敢想、敢拼的冲劲,依靠丰富的知识积淀,凭借软硬件都不错的工作环境,逐渐走出一条新一代石油人的道路。

1996年起,第二代石油人逐渐退出油田一线。如今,长庆油田70%的员工都是年轻人了。现在的油田,科研攻关的主角是年轻人,文化娱乐也依靠年轻人支撑:再现娱乐瞬间的文化窗帘,俏皮可爱的卡通路标,温馨的工作提示语等等均出自年轻人之手。油田上,正是有了这些类似催化剂的年轻人,使单调的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

吴起作业区刘坪联合站团支部书记马妮,这位1982年出生的女孩是大家心目中的小诸葛。性格活泼的她可谓创意百出,任何事情到她手上,总能搞出点新花样。她所在的联合站为了解决夫妻团聚问题,特意开辟一间房,用来方便探亲的夫妻团聚。领导把布置夫妻幸福驿站的工作交给她,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小屋。她想,床单、被罩、窗帘用宾馆的冷色,白色没有温馨感,便用粉色代替。洗漱用品不能都是一次性的,她便给小屋配上了家庭用牙刷和生活用品。

年轻人的创意还表现在文艺娱乐上。在远离城市的油田,抢凳子、击鼓传花的游戏似乎还在流行,几十年的秧歌舞还在跳着。毕业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校的路毅看到这一现状,便萌发改变的冲动。26岁的小伙子上学时就有舞蹈天赋,在长庆电视台三套做过主持人,去年来到采三吴起作业区企业文化科从事宣传工作。近日,该作业区原油日产量将超过上千吨,作业区准备搞一个大型庆祝晚会。为了使这台晚会既与众不同,又能反映油田的特色。小伙子特意编排了一套《管钳舞》,他说,演员们穿着油田人的红工衣,挥动管钳,尽可能展示油田工人的劳动之美,还会给观众造成共鸣。文艺节目就是来自大家平常的工作。

敢想敢说 容易沟通现代化管理似乎更适合他们

年轻的石油人,性格坦诚,似乎一切想法都表现在嘴上。想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似乎使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

对此,中石油长庆石油分公司采油三厂五里湾第二作业区副经理李春深有体会。毕业于华东石油大学,时年36岁的李春也是年轻人。他们作业区300多人中,80后占了80%。对于这么多年轻人,李春的切身体会是:年轻人性格耿直,想啥说啥,有什么问题当面指出。

提起年轻人性格坦诚的故事,李春张口就来。前不久,他和其他几个作业区主管生产的经理到一井站检查该井站管道除蜡工作。看到井站除蜡工艺不同于传统工艺流程,李春当面就对1984年出生的井区长进行批评。“原有的除蜡方式不适用于我们井区老的管道流程。因此,我们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小李春12岁的井区长当面将了李春一军。

在工作上,80后的员工,上至井区长,下到看护单井的员工,只要自己有道理,几乎都敢当面同领导理论。李春笑着说,他是1997年来到长庆油田,那时,他同大多数员工一样,比较害怕领导。“平时不敢找领导,找领导也不知道说啥!”李春回忆道,刚工作时,大家似乎都是这样,领导即使批评错了,也不敢当面纠正。

80后的年轻人性格开朗,上下级观念淡化。酷爱足球的李春同小他10多岁的员工踢足球,双脚大拇指曾被踢劈三四次。“年轻人就这样,比赛场上没有上下级。”年轻人玩就追求嗨,不顾及对方是否是领导。有一次,李春同他们作业区经理,另一位副经理同三个刚分来的实习生打扑克,大家玩一种扑克玩法“够级”。他们三个领导是一家,可大家手上的牌都很烂。他当时想这些实习生可能会给他们面子,不让他们难看。可最后三个毛头小伙玩真格的,毫不留情地把他们三个拿下。

生活中,“固执”的年轻人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敢同领导理论。生活中,他们几乎也没有上下级观念,给领导搞个恶作剧,开个玩笑见怪不怪。“想啥说啥,现在的年轻人好管理了!”长庆采油三厂一作业区负责人笑着说!

本报记者 薛生贵

井站上刚分来的一大学生工作之余不忘秀自己的球技

19对的王艳芳工作之余编起了丝网花

井站之晨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1/2008111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1/17/2835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