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城固约有65万名劳动力进入该县600余户非公企业务工,非公企业已成为消化劳动力的“主车间”。
近年来,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颁布实施,该县涌现大批非公经济实体,随之而来的是巨大劳动力需求。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因照顾子女上学、农活较重等原因滞留在家。如何有效的将农村剩余闲散劳动力转化成为县内企业生产力,该县实施就业工程、发展民营企业、培育壮大以餐饮、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定期邀请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评估投资环境,实行挂牌保护、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使非公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连续8年每年新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百户、千户以上,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食品、化工为主的多个产业结构。同时,延伸“打工经济”,鼓励务工者返乡创业,制订扶持政策,对回乡投资办企业的,在用电、水、证照办理、项目审批等方面优先照顾,尽量减少各种检查、审核次数,为企业每月至少创造20天以上的宁静工作日。先后有2500余名务工者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437个,提供就业岗位3200余个,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力4万余人,年提供工资性报酬1700余万元。目前全县私营企业总数已达600余户,个体工商户1.7万多户,吸纳农村劳动力6.5万人,年为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2.6亿多元。 (曹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