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纺织困难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人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搞廉政文化活动是敲边鼓,非正事”,还有人认为企业面临破产重组,干部职工去留难定,搞廉政文化活动,不合时宜。二是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纺织困难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困难资金短缺,职工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再加上物价不断上涨,困难职工增多,人心不稳,对推进廉政文化活动,缺乏心思和信心。三是在改制重组中一些管理干部容易放松廉洁自律,传统的监督制约机制也容易出现空档。个别管理人员对利益诱惑存在不平衡心态,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在破产重组之机,侥幸心理抬头,有可能身不由己走向违法违纪道路。
笔者认为,越是企业改革改制,越是要扬清风,树正气。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风清气正地顺利实现破产重组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在思想上牢记宗旨,工作上兢兢业业,作风上清正廉明,生活上艰苦奋斗,为困难企业在改制重组中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更加团结凝聚人心,对企业共渡难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理顺职工的思想情绪,实现稳定和谐。企业在困难时,职工最反感的是领导干部不廉政而出现“穷庙富方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坚持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就可能化解干群矛盾,使职工与企业认识步调一致,在稳定的前提下顺利实现资产重组。三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政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当官,为谁用权。”国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一再证明,一些头顶不少光环的功臣最后变为阶下囚,原因都不外乎“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一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如何增强干部廉政修养,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困难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有所侧重。首先,要侧重加大对企业领导班子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党委要统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使班子成员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到位。“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落实到纺织困难企业,就是企业在改制重组和应对生产经营难关中,要更加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其次,要侧重于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向纵深发展。依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廉政法规法纪,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一系列廉政制度,把廉洁文化从廉政意识层面提升到廉政规范的层面;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惩防体系实施细则,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运作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廉政文化推动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环节。再次,要侧重干部作风转变,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地处理困难企业在渡难关、破产重组过程中的棘手事件,维护职工利益,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发扬“五必访”等工作传统,多为特困职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侧重于民主监督,促进廉政文化进企业。使民主监督在企业上下形成风气。尤其随着企业破产重组,各种利益结构调整,企业内部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有时还表现得相当尖锐。因此,一定要保证按国家政策规定的程序操作,特别是职工安置方案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制度,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建立有效的上下沟通制度,如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厂领导接待日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张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