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11月21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闭幕。黄卫全票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成为北京市首位院士副市长。11天前,在国务院公布的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名单中,黄卫被免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职务。
翻开黄卫的履历,在其正式从政前,一直都在高校,尔后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称之为“学者型官员”。
这些年来,“学者型官员”成了官场一道亮丽风景。据统计,十七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占92.2%,有高级职称的占33.2%。另据统计在2006年省级党委换届后,百余名省级党委领导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60%左右,有些还曾经拥有学者身份。古代中国就有“选贤任能”、“贤人治国”的思想,而在希腊则有“哲学王”一说。学者型官员的竞相涌现,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时代要求。
但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少一些“官员型学者”。所谓“官员型学者”,是指一些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势与学术联姻,从而获得了教授、博导的虚名。学术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缘木而上的工具。这一点,与“腹有诗书气
自华”的学者型官员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
从表面看,“官员型学者”加强了政界与学界的联系,其实,“官员型学者”的存在污染了学风,让本应卓然于世的学术界沾上了铜臭、权力。而对于政界而言,由于“官员型学者”腹无诗书,助长了虚假之风,进而导致官员不思学习而只谋“权学交易”。从此意义上说“官员型学者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