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就是职工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表现为职工个人自觉或强制支配个人的行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劳动纪律,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加强职工自控应注意做好以下四点:
一、强化思想教育是自控的基本前提
职工自控的行为不会自发产生,而是靠灌输,即强化思想教育,通过不断地灌输使职工的自发行为转化为自控的自觉行动。
针对当前职工中存在的自控意识不强的现象必须强化思想教育。一是强化自控责任意识教育。通过教育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是一个庞大的联动体,一人失控则影响整个联动体的正常运转,一人失控则可能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二是强化自控忧患意识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自控忧患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已经把安全生产与自己的利益、生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强化自控确保安全是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所要求的,从而提高职工自控的自觉性。三是开拓自控教育的广度和力度。要全员发动,一人不漏,形式上要多样化,方法上讲灵活性,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形成声势和氛围,从而形成人人知自控,人人讲自控,人人要自控,从而为职工自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分配机制是自控的重要手段
分配机制是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也是强化职工自控的主要驱动力和手段。当前改革分配制度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明确改革分配制度的核心。改革分配制度必须树立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向安全倾斜。分配必须向安全风险大、责任大、贡献大的岗位工种倾斜。这是改革分配制度的核心。必须旗帜鲜明地向职工讲:要想富灭事故。二是加大自控的奖惩力度,严格的奖惩是实现自控的客观要求。好的不奖劣的不罚职工无动力,只奖不罚职工无压力,只罚不奖职工无激励。通过严格奖惩,真正做到按劳分配,真正做到把职工的劳动态度、生产技能、安全质量、贡献大小与职工个人的收入挂钩,砸烂分配中的铁饭碗、大锅饭,加大职工个人自控的驱动力。
三、塑造一流人才是自控的突出关键
安全生产内在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流自控人员,否则在生产过程中职工个人不能自控,那么安全生产就难以有序可控。当前职工中存在着自控的自觉性、自制力不够强,自控的业务技术不过硬的问题。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从长计议,努力塑造一流的自控人才。一是塑造具有一流职业道德的人。自控力是人的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它以人的职业自觉性为基础,所以塑造具有一流自控力的人必须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二是塑造具有一流业务技术的人。人的自控能力和一定的技能技术紧密相联。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安全。不愿学习业务技术,不能掌握业务技术,这本身就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因此,针对这一状况必须强化职工的业务培训,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熟练掌握本职业务技术,努力塑造一批各岗位各工种的技术能手和技术尖子,使职工人人做到应知应会问不倒,处理问题难不倒,保证事故出不了,从而达到自控的目的。
四、满足职工需要是自控的可靠保证
两千年前,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这话虽然不现实但不无道理。凡事都有一个“支点”,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要让职工实现自控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给职工创造一个支点——不断满足需要。一是要不断满足职工的物质利益需要。要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职工对自控环境和条件的需要。要不解除职工自控的后顾之忧,使广大职工成为物质利益的主体。二是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自控心理环境,不断满足职工参与管理、自我发展的需要。要尊重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承认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精神。要建立多层次的情感沟通形式,增强企业大家庭氛围,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使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和智慧得以承认、得以发挥、得以实现。不断满足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职工自控的自觉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稳定发展。 (史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