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开展技术培训 创建学习之家

2023年10月08日

随着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开发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机动厂结合自身作业特点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眼睛向内,完善内部培训学习,勇担通用技术工种培训的重任,已成为解决企业迅速发展时期所产生的技工人才短缺、素质不高的矛盾,积极为企业分忧解难,促进技工队伍新老交替正常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培训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需要。机动厂在经历了2002年的繁重作业后,备品备件、水、电、汽、气的需求持续增加,内部一些新设备、新的生产流程相继投入使用,供应工作面临点多、线长、面广,它有着与其它生产单位不同的作业特点,即各单位彼此自成生产体系且专业性强。水、电等出现异常情况影响面广,可能导致一线生产中断,在2002—2003年间因基建施工所引起的管网线路中断达数10次,频繁的抢修给我们以提示,在地下管网线路纵横交错,电缆敷设距离延长的情况下,如何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迅速修复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往就单一工种培训技能的方式逐渐显露出弊端,那就是必须从单纯的技能提高、局部的熟知扩大到对整个供水、供电等系统熟悉和掌握。

培训学习是新项目相继投运的需要。随着50000M3煤气柜、110kv变电站的建成投产,加强这些特殊要害部位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抓技术培训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员工对培训的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积极参加技能鉴定。到6月底在230名员工中,涉及13个技术工种,技术岗位人数193人,其中工人岗位技师6人,中技工以上技术等级77人,占技工人数的52%,青工196人,占总人数的71%,可以说这是一支年轻的技术队伍,近几年为各生产单位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技术能手和生产骨干。2005年已办各类培训班13个,参培人数310人次,对15名班组长进行了培训,全厂计有参加电大学习10余人。

2、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转变。员工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铸造车间去年搜集了行车起吊图解说明整理印刷成册,供大家学习,在工房现场指导,使大家对起吊信号掌握清楚,避免了作业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机修车间的《五千年古文化与安全》,谈古论今,给人以启迪。今年厂领导安排专人对新进厂员工讲解如何学技术、学做人等,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BI系统识别学习。培训增长技能,使机动厂在人员、设备等未做大的投入的情况下,产量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组织实施了多项技术攻关,经车间培训后现岗位民工已成为铸件加工的生力军。

3、以技术比武检验培训效果。机动厂自2003年至今已连续举行了三届大的比武活动,参加比武的人数逐年增多,参赛工种由通用工种车、钳、焊扩大到运行岗位如水泵工,并进行消防演练、触电急救演示等,促进青工技能培训渐入良性循环。

4、创新体制,积极构建技工培训平台。今年机动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确定了机动厂作为集团公司技工培训基地的职能。下发了《青工培训工作安排意见》制订了《机动厂师带徒考核办法》,明确不同工种的培训期限、考核等事宜。指定兼职培训教师,现人力资源部已审核备案。随着7月初的大量新工进厂和废水站的即将投运,培训工作已全面铺开。

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进厂的青工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良莠不齐,极少数青工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缺乏上进心,认为已进厂,对学习热情不高。二是师资力量较弱,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已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技能较好者或因工作需要调离机动厂,主要技术骨干已任行政领导,忙于日常生产管理,即使担任教学工作,也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影响技能培训。三是硬件设施不足,尽管在各方的努力下,于2004年对职教室更换了桌椅等,但各单位

的学习场所狭小,难以达到理论学习场所的要求。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部分熟练技工人员的技能还值得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上一个新台阶。目的是技工的技术等级达到一个“中间大,两头小”(分别指中高级工、技师和初级工),且年龄层次上趋于合理的格局。

由加强内部培训,到创建学习之家,承担公司技工培训任务,可以说是机动厂在搞好供应工作,立足于企业发展新形势下的又一举措。目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理顺生产供应与培训的关系上,解决师资力量。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具体由设备科牵头实施,各单位积极配合,重点放在机修车间、电气车间,兼顾其它工种的培训,实现生产运行与技术培训齐头并进的运作模式,为完善企业内部培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孙耀民)

上篇:做好县级工会工作的新契机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1/2008112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1/25/2839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