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职场“冷暴力”后果很严重

2023年10月08日

职场“冷暴力”的现象在以前比较少见,而现在正呈现蔓延之势,这种案例明显增多,一些企业采用职场“冷暴力”的方式,逼迫员工自动辞职。今年受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裁员、减薪是以往比较常用的方式,然而,在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下,若是主动裁员,公司需支付高额赔偿金,减薪则更是触犯众怒的,如果产生劳资纠纷,企业非常被动。于是,一些企业用职场“冷暴力”的方式变相辞退员工,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职场“冷暴力”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它会使人产生职业倦怠,从心灰意冷到无奈离职。“冷气”袭人的心理战,往往比真枪实弹的争吵更加让人受不了。如果你愤而辞职,“施暴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你尝过这种滋味吗?以下几种职场“冷暴力”的表现你经历过吗?

调离岗位 珠海某企业的王云虎等五人,先是工厂让他们放假4个月,全部从厂内的宿舍搬出去住,当他们放完假回来后,工作内容竟然变成了割杂草。他们很不满,提出请假,公司以他们“工作时间私自离开岗位”为由,按旷工论处。最后他们不得不黯然辞职。

架空权力 小郑是一家外企的销售部经理,3个月前为了一个工作方案,他和上司争吵起来,上司当场冲他大吼:“我是你的领导,你就得听我的!”会议结束后,郑勇找到上司认了错,但上司对他的印象已大打折扣。从那以后,本该他做的事,上司安排给其他人做;以前应该由他参加的会议,也没他的份。最近,上司竟然“提升”他为“销售部顾问”,工资、奖金基本稳定,不再看业绩拿钱,郑勇恍然大悟,自己完全被“架空”了,没有实权,不再管人,也没机会接触业务了。

孤立冷漠 小林来地产公司的时间不长,发现部门里派别众多,小林生性腼腆,对这些小圈子毫无兴趣。一次午休时,办公室同事一直有说有笑,等小林推门进来,立马戛然而止,此刻的小林倍感失落和尴尬。“圈外人”的她遭到了同事的封杀,每当有业务电话找她,前台接待员爱理不理的;去财务部数据库调数据,也成了难事。小林感到孤立无援,仿佛成了多余的人。

据统计,在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大多数的职业人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但只有少数人采取了积极抵抗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38.1%的职业人的工作积极性都受到职场“冷暴力”严重影响;有20.9%的职场人选择“以冷制冷”,即以“冷暴力”回敬对方;只有16.9%的职场人会以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职场“冷暴力”有着强大的危害性,它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如压抑、郁闷等,最终是反映在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甚至离职。职场“冷暴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专家支招:用《劳动合同法》对抗“冷暴力”。

中山大学法学院《劳动合同法》专家黄巧燕认为,对于职场“冷暴力”中的转移工作岗位、边缘化的情况,要看是否构成《劳动合同法》规定下的违约行为,因为员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应该享有劳动权的,单位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不得随意变更合同内容。如果构成了违约,员工可以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获得补偿或者恢复岗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恶劣,存在安全隐患或漏洞,有可能给劳动者的安全带来威胁;或者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符,劳动者都可以以此为理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随意强行给员工“放假”或“停工”,无疑剥夺了劳动者的工作权利,让劳动者失去赖以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可视为未提供劳动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一)项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余琴)

上篇:租“女友”不是孝道是荒唐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2/2008121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2/11/2865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