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欠债的公司下落不明、财产线索一无所知,一个本来毫无希望的执行案,却因为一条偶然掌握的信息而得以圆满执结两年前,福建个体老板俞某向南京某企业购买燃料油。然而该企业在交付2.4万余元的燃料油后,就“既不供货也不退款”了。俞某多次催要无果,只好告上法院,法院判决该企业应当如数返还俞某2.9万余元货款及利息。但因该企业负责人下落不明,执行陷入困境。后来,法院意外获知一条重要线索:该企业正在某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笔价值8万元的货款。通过发出协助执行书,俞某的货款终于得到执行。
“被执行人的财产、账户等信息对于判决的执行至关重要。”在此次全国拉开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中央各部委纷纷表示,要加强信息互动,为清理执行积案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对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需查询并复制或者抄录被执行人户籍资料、机动车辆等信息情况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协助,快速查询、快速告知,严禁推诿扯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在履行治安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需要拘传、拘留的被执行对象,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情况。
“运用现有产权登记资料,为各级人民法院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结果的查询,以充分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保证积案的顺利执行。”国土资源部也为法院查询土地信息敞开了大门。 (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