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头楚尾”的安康汉滨区洪山镇,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洪山镇一提起陈世江,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致富不忘乡亲,真情回报桑梓的义举表示由衷赞叹。
陈世江是河北省邢台市通江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家乡就是汉滨区洪山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家境贫寒,弟妹又多,年仅14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帮着家里干农活,过早的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后来,他卖掉家里的三十斤大豆换来路费跟着老乡外出打工。他进厂当过学徒,下井挖过煤炭,火车站扛过大包,建筑工地当过小工……受尽了别人的白眼,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干出个样来。他头脑灵活,聪明好学,善于观察。经过几年的学习与积累,他于1990年成立了一个建筑队,自己当上小包工头。经过多年打拼,他从承包一口小矿井起步,发展到2007年底,成立了河北邢台通江矿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0万元,员工也由当年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年利润上千万元。
陈世江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大山的情怀、大山的情结就是那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与亲情。陈世江富了,但他却没有忘记并不富裕的家乡父老,总是琢磨着为家乡的亲人做点什么。今年春节,他回乡探亲,得知村里的小学教室掉瓦、漏雨,已经成了危房,孩子们不能正常上课,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自己当年的遭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用上宽敞明亮的教室。一个为村建教学楼的想法在他心中形成,于是他主动找到村、镇领导,捐资30万元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村准化小学,并为学校配置了课桌、电脑和体育器材。今年六一,他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厚礼:新学校落成启用。在典礼仪式上,他看到孩子们背着他赠送的新书包兴高采烈的样子,泪水模糊了视线。
村上的小学建好了,但他的母校瓦仓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落后,他决定再捐25万元用于学校改善寄宿学生住宿条件、操场硬化、建立多媒体教室等,预计年底前就可投入使用。
今年8月,洪山镇中心敬老院建设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陈世江得知后,又一次主动拿出5万元,并为80位入院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年购置冬装、春装各一套,价值达1.5万元。
陈世江不仅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而且成为带领家乡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他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富。”10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打工脱贫致富的乡亲就有500多人,有的还成了身价不菲的老板。为了促进家乡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他正积极引进项目,共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个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并计划兴建一个投资800万元,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现代化养殖场,由本村养殖大户组织当地妇女经营管理,赚钱大家分。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大山养育了他,大山的精神激励着他,回报大山是他执着的追求。 (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