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那么,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立足岗位,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培养造就一支技术精、素质高、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对职工的培训方面,企业要树立“两种理念”,一是培训不仅是帮助员工成长,更是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理念;二是只有把职工培训到位工作才能到位的理念。笔者所在的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是一个组建仅两年多时间的新企业,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方面,他们针对公司“立足神南,面向陕北,为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矿井打造专业化生产服务队伍”这一战略定位,把下属各专业化中心、生产班组作为职工培训的主阵地,围绕岗位应知应会,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涉及专业和所服务矿井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以班组、区队、车间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岗位技能、现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并把培训目标分解到每个职工,将培训成绩记入职工个人档案,与个人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形成人人参与培训,人人学有所获的岗位培训格局,从而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二、改进方法,提高职工创新能力
和过去产业工人相比,新时期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有文化、有见解、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企业要针对职工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一是要为职工构筑宽松的成长平台,可通过鼓励职工“读一本专业技术书籍,掌握两项技术特长,开展三项技术革新”等方式,为企业造就和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二是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职工钻研本职业务,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例如,神南产业发展公司下属各专业化服务中心,为促进职工学技术、增本领的热情,组织职工开展了“搬家倒面”技术比武,“应急救援技术竞赛”、“铆焊工技术竞赛”等活动,部分职工利用“边角料”及废铁、废钢,自制加工的“作品”不仅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三是加强技术融合。近年来,随着人的思想观念和择业观念的变化,在企业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加速了技术工人的流动。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爱护技术工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另一方面要通过抓技术、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各方资源科学搭配。如笔者所在的神南产业发展公司,作为新组建单位,职工队伍中一部分来自神东,一部分来自关中老矿区,还有一部分是近一两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积极发挥多元文化交融的优势,在工作中互相交流学习,探讨提高,形成了优势互补,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强化教育,提高职工道德素质
新时期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除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外,还必须具备忠诚企业、崇尚荣誉的职业道德,以及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目前,企业一些职工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观念的冲击和诱惑,迷失了方向,淡忘了应坚守的理想信念,一些人心浮气燥,只图享受不讲奉献,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企业应把职工道德素质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应针对企业实际,制定有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岗位的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提出应遵循的标准,还可通过抓试点、抓样板,定期召开职业道德讨论会、座谈会,将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在班组、车间以及公众场合公布,使职工在行走间接受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团队”、争当“道德之星”、“劳动模范”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培育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努力把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三是建立奖励考核机制。运用教育、宣传等手段,把道德建设的说服力同道德规范的执行力相起来,把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同企业各阶段“评选评优”活动相结合,并对道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大力宣传,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陈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