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西部人才问题

让更多的“孔雀”西部飞

2023年08月31日

据新华社电 “目前,西部人才流失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总体数量仍然不足,难以根本满足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强扶持引导,让更多的‘孔雀’西部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怎样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再次成为来自西部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代表说,目前我国的西部边远地区和基层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由于基层的待遇低、条件艰苦,使得一些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漂”着,也不太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去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郑亚代表也深有同感。从江苏到西安工作已经5年的郑亚说,这几年西部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就拿西安来说,无论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比以前更强了。但是与东部相比,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谈到西部应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户思社代表认为,国家应设立“西部人才资助基金”,可以用于鼓励大学毕业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从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设立这样的基金,还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在的就业难其实是结构性的困难,设立‘西部人才资助基金’就可以解决需求和就业的矛盾,有利于人才向西部流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户思社代表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代表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老、少、边、贫等地区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的,应该提高工资、补贴、福利等政策性待遇;在他们工作3至4年后,对做出贡献和表现优秀的,在公务员招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同时,应继续加大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等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的对象扩展到毕业研究生,既改变我国农村的人才知识结构,从长远上解决农村发展的人才制约问题,同时又为大量增长的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开辟一条新的广阔道路。

近几年,从中央到西部各省份都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去年6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和“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许祖华 彭红 廖翊)

上篇:省工信厅与杨凌签订战略建设协议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3/2011031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3/15/0764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