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心灵的清明

2023年08月31日

文/王印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清明明的日子,被春天引进怀念,被牧鞭指点进了清明。日历上的清明节,总是以倒计时的方式,提醒着那些身处异乡的游子,到时候不管多忙也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来给自己已故的亲朋好友的坟头添些新土,陪着他们说说话。日历上的清明节与心灵的清明节总是在这一天殊途同归,年复一年地演绎着亲情与友情这一永恒的主题。

小时候,当听到母亲自言自语地唠叨:“先人又给我托梦了。”我就立刻想到清明节又该到了,要去祭奠亲人朋友了。老家民风温柔敦厚,尤其讲究传统礼仪,因此,家家户户上坟像办盛事一样隆重。进入春分,农人们便精选小麦,亲自打磨面粉,蒸馒头以作祭品。这时,村子里炊烟袅袅,你蒸馒头,她也蒸馒头,整个村子里蒸出了一阵阵扑鼻的清香,也蒸出了一片片沉重的心情。家庭条件好一些的,还要准备些酒肉,以作祭品,祈望殁了的老祖宗们同世上的后人们一样,在另一个世界里日子过得红盛兴旺。

清明那天一大早,父亲扛着铁锨准备给老坟上土,母亲挎着盛有香纸奠酒的篮子,领着我们兄弟姊妹四个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去敬奉老祖宗了。清明前的小雨把冻结了一冬的黄土润得软绵绵的,踩踏上去就留下一串串大大小小的脚印。梯田里绿油油的庄稼惹得路旁枯黄了一冬的小草开始泛青了,母亲说过些日子,牲口就不缺吃了。

来到祖父祖母的坟前,心事重重的父亲一个劲往坟上坯着土,少言寡语的母亲则在坟前各码上六个馒头,远远望去,仿佛就像两座灯塔,照耀着先人,显得庄严而神圣。母亲总是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一边点香蜡纸表,一边诉说着祖父祖母的勤劳节俭与勇敢善良。而我们静静地站在一旁,就像在认真上一堂劳动技能课一样,烧完纸钱,放完鞭炮,便开始恭恭恭敬敬地磕头。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每逢这时,母亲还要说些让先人保佑我们后人的吉祥话,但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后人能过上好日子。眼下,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已成家,俺还进了城,而且日子都还算过得去,有时我就想,难道真的是母亲的祈祷灵验了吗?

“人间最大悲与苦,无非生离与死别”。当我步入中年,父母先后离世。昔日朝夕相处的亲爱之人已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但他们的言行教导我们仁义孝道啥时都不能丢。因此,每逢清明,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老家上坟,传承父母的教化。

眼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剪剪春雨里已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翻着台历,惊蛰、春分已过,清明又将至了,我真真切切地记起了自己童年时代故乡那种既祭祀先人恩泽,又维系后人感情、亲情、乡情相融的上坟轶事。惦记着生者的心情,怀念着逝者的音容,向人间温情致以感恩,心灵的清明就越来越明朗。

上篇:没有了
下篇:北风那个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3/2011032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3/21/0767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