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戈壁滩上的铿锵玫瑰

2023年08月31日

“现在还没有到植树治沙最好的时节,目前我们主要是进行准备工作。只要时间一到,女民兵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汇集来,参与治沙工作。”3月25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现任连长边振玲在治沙连队对采访的记者们说。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始建于1974年春,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在下乡知青童军的带领下来到了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毛乌素沙漠南缘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坚持不懈地造林治沙战斗。这一部常人眼中的“大漠神话”,被一代又一代的女民兵续写。

在黄沙当中生活有多苦,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一位老民兵说,刚刚进入沙漠的时候,她们喝冷水、咽糠菜、睡窝棚,冒着漫天风沙推沙丘、打井眼、修水渠、植树造林,现在想起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一任治沙连长童军还记得,第一年治沙,她们用木轱辘小车大干60天,“送”走了一座沙丘,挖来黑泥土,垫出了380亩育苗地,再从10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浇肥。那些天,姑娘们做梦都梦到地里长出了嫩芽。可是,当幼苗长到寸把高时,一场大风沙一夜之间把幼苗全埋了。看到这,全连姑娘抱头痛哭。作为大家的主心骨,童军首先擦干了眼泪,喊道:“别哭了,咱得救树苗!”经过6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姑娘们双手刨得鲜血淋淋,挖走了2000多方黄沙,救活了80亩幼苗。

“我在这里工作十年了,连队上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女子民兵治沙连的现任连长边振玲说。“最早的时候,一切工作都得靠人力,树苗、工具都是扛去种植地的。现在好多了,有了一些现代化设备,工作也轻松一些。”

迄今为止,女子治沙连已经换了12任连长了。每一位治沙连的姑娘身上都有着动人的故事,现任连长边振玲也一样。1998年,退伍后的边振玲自己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接到上级任命她为女子治沙连连长的通知后,她毅然回到连队。之后,边振玲带领全连培育樟子松、油松等12.5万株,使1万亩荒漠变成绿洲。

在边振玲看来,虽然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坚毅精神一直得以传承,但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女民兵的招募更加困难。即便是参与进来,一旦结婚生子,也就离开了连队。“不过我们也有新生力量的加入,还是高素质人才。”边振玲提到的,是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的师生们。就在去年,该校资环学院12名师生组成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这里,与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联手开展科技治沙活动。

30多年来,补浪河乡先后有900多位姑娘加入了女子民兵连,治理荒漠14225多亩,使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凉大漠呈现出勃勃生机。

联合国环境专家考察女民兵连治沙成果后,惊叹地翘起大拇指:“奇迹,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本报记者 刘鹏

上篇: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3/2011032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3/29/0769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