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是西安市未央区一家民营企业的办公室文员,企业与她一年签一次劳动合同。从2008年工作以来,她的工资就一直在1600元左右徘徊,今年年后才涨了100元。“和老板谈涨工资?别开玩笑了,这可是敏感话题。”对于工资协商,王娜先是一愣,然后说:“我们单位哪有工资协商,拿多拿少全看老板心情。”最让王娜生气的,除了月薪涨幅慢之外,老板许诺的加班费、电话费之类的也得不到保证。
同王娜遭遇的情况一样,在工资集体协商推行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与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开展谈判的主动性和意愿,而部分像王娜一样的职工往往认识不到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敢勇于主张自己的权益。鉴于这种状况,未央区总工会正在着力打造一支敢于和善于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以破解协商中的难题。
3月23日上午,未央区总工会组织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开班。来自各街道总工会专干、组织员及部分企业三位一体的劳动合同指导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等共130余人,进行了短期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专题培训。省总工会法律部部长陈建树,通过为什么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协商应该协商什么、工资协商应考虑哪些因素、怎样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工资协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深入浅出地向参加培训的基层工会工作者进行了讲解。并通过实际案例的举例分析,传达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陈建树还特别针对工资集体协商推进过程中,企业不愿谈、劳动者不敢谈、工会不会谈等难题,给出了有力措施和改善方法。“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推动解决职工工资分配问题上责无旁贷,‘三不’现象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难点,是一个必须穿过的障碍。”陈建树说。
未央区总工会主席娄桂莲认为,在企业工会组织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谈判专家”是必要之举。“加强集体协商工作专门指导机构和指导员队伍建设,将使更多的职工就工资待遇和福利等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营造更加和谐的用人用工环境。”三年多来,未央区总工会始终把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建立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抓手,坚持在全区所有企业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截止到去年11月,未央区集体合同的签订率从规划前的52%上升到目前的78%,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率达到38.2%。
培训结束后,未央区2011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将在全区全面铺开,4月份,全区8个街道将召开现场推进会,在街道辖区内示范推广。其中,15人以上企业街道将采取单独签订形式,15人以下企业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签订。针对人员少、工会力量薄弱的小企业,街道总工会将视具体情况分片直接与企业签订,以此不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争取在6月底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通过大家努力争取年底超额完成西安市总要求的工资集体合同覆盖已建会企业72%的目标。”娄桂莲说。 本报记者 鄢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