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周末的下午,初春的屋内稍显燥热,推开阳台门放眼望去,楼前运动场少了冬日的空旷,洋溢着春的喜悦!有小孩子骑着小自行车追逐的,有老太太绕着场子散步的,有年轻人占据了健身器材边运动边聊天的,还有几位退休职工带着孙子放起了风筝……
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随着微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随着舞动的风筝,自己思绪回到了童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己六七岁时,家里生活很拮据,父亲一人上班工资收入不高,母亲为了几个孩子吃的穿的好点一直干着繁重的临时活。即使这样,到了春季空中飘起风筝时,母亲都少不了在忙碌间抽空做一只风筝,她将平时到书店要来的包装牛皮纸平铺在褥子下面,压一段时间拿出来就平展展了,开学时母亲用它为子女包书皮,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母亲又用它来为我们扎风筝。
做风筝时,母亲先在锅里打了浆糊,再将扫帚上的竹条抽出几支用矿上到处可见的炮线扎起来做风筝的支架,将牛皮纸裁剪后粘在支架上,浆糊干了以后一个虽然不漂亮但是可以飞起来的菱形带着小尾巴像小蝌蚪形状的风筝就做成了,母亲有空了还会陪着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其实她总是怕孩子们磕着碰着……
童年时,很少有从商店买来的玩具供我们玩。但是母亲手极巧,女孩子们都爱玩羊拐,但很少有彩色的,母亲却别出心裁的将羊拐用各种油漆涂成五种颜色,我跟姐姐的羊拐就特受伙伴们的欢迎。母亲会向别人要来旧自行车内胎给我们剪猴皮筋,会将漂亮的公鸡毛夹在书里留着给我们做毛键,等立春会拿碎布做了春鸡用别针别在我们的袖子上。
春节一过,母亲就将平时攒下来的彩色皱纹纸与竹条作材料给我们糊灯笼,还不到元宵节我们就打起了母亲亲手做的灯笼……
自己的童年家里虽不富裕,但有母亲的爱温暖着我们,也充满了乐趣!
母亲这辈子有个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份正式工作。成绩优异的母亲在小学快毕业时因家庭成分与变故影响辍学了,跟着大人一起干农活,20岁时遇上三年苦难时期,外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母亲就将在修水渠的工地上干活供给的稀汤面里的一点稠的捞在一个瓶子里攒着干完活送回去给外婆吃,小时候在老家的半年总听外婆说我的命是你妈换来的,你妈那阵子干活都浮肿了还要把吃的拿回来给我。小时候听着像故事,长大以后每每想起母亲的经历就会被泪蒙住眼睛……
而今已经七十多岁的母亲白发却不是很多,仍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最近她打电话高兴地说:虽然我没有正式工作,干了一辈子临时工,国家却为我们这些人着想,老了还给办了“养老金”,这就是我的福气啊!
母亲会经常这样说,看着子女们过得都很幸福我知足了。她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现在的我们——她的子女与孙儿们:要学会知足,才会感受到幸福!
(蒲白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