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在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患者来就诊。对于耳朵的保健,你又知道多少呢?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对耳朵是有保护作用的。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位于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掏净,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有时,我们会认为,如果耳屎堵住了耳朵,会引起我们听力的下降,变得“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医生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弄湿了耳朵,最多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去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