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铁时代坐火车还是乘飞机

2023年08月31日

本报综合消息 按照《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这意味着,我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然而,随着高铁的普及,飞机原有的优势已经慢慢淡却,航空客流犹如沙漏般流向高铁。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当这样一个选择题出现在一些人面前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然而,不同的答案实际上都指向“性价比”。那么,影响出行性价比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主导出行者作出相应选择的?

因素一:时间 从某种程度而言,距离是决定出行者搭乘火车还是飞机的首要因素。在上海工作的法语翻译蔡小姐所在的公司一般会根据距离为员工出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按照她的说法,如果只是在长三角范围内活动,公司通常会为她和客户购买高铁票,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根据目的地不同作不同选择。

实际上,蔡小姐的公司作的选择与大部分企业很接近。在距离背后,企业考虑的是时间成本。有分析显示,200至1000公里距离是高铁的优势距离,超过1000公里,愿意选择飞机的出行者占到大多数。

我们可以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位旅客要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到北京市中心,以提前15分钟检票计,在京沪高铁开通后,该旅客花在旅途中的总时间大约是5小时45分钟(上海和北京的火车站距市中心车程分别约为1小时和30分钟)。如果搭乘飞机,他花在路途中的总时长也达到了4小时。

随着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飞机的速度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

因素二:花费 与蔡小姐不同,沈先生从上海去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探亲。他表示,自己通常选择搭火车而不是飞机,让他作出这个选择的根本原因是票价。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汝熹也强调,与公司差旅出行不同,价格因素是左右个人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同样是在京沪之间走动,乘火车和乘飞机在花费上究竟存在多大差别?查询发现,购买一张京沪动车卧铺票需要700元左右,往返的花费可以控制在1500元以下,而近期购买京沪往返机票的花费已高达2000元左右(不计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显然,加上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后,近1000元的差价恐怕是不少个人出行者“弃飞从轨”的根本原因。

高汝熹分析称,随着油价的上涨,航空业的成本持续增加,这导致飞机票价与火车票价之间的价差进一步拉大。

因素三:便利 在时间和花费背后,出行者还会考虑交通工具搭乘的便利性。在这个方面,飞机也表现出先天的劣势。

高汝熹就指出,从市区到机场不够便利、机场办票和安检手续繁杂都可能成为出行者选择搭乘飞机的障碍。

然而,考虑到飞机起降需要的空间很大,机场建设先天就比火车站对空间有更高要求,加之不少城市建机场时一味求大、求国际化,不少机场就只能选择建在城市边缘地区。

此外,安检耗费大量时间也是不少旅客搭乘飞机时抱怨的重点。有航空业内人士就表示,飞机的安检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性。安全是航空业不能牺牲的第一原则。“走过场式”的安检将给旅途安全留下隐患。

虽然安检不能放松,机场的配套设施却可以加强。为了便利旅客搭乘飞机,近几年,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大城市都加强了机场配套设施建设。过去几年,各大城市的新建火车站(高铁站)有搬离市中心区域的趋势,火车站安检也越来越严格,未来,火车与飞机的便利性差距有望缩小。

(陈思 刘洋)

上篇:重庆农民工西安讨薪被打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4/2011041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4/14/08060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