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每当我们走在街头和马路上,就能随时看到一些“城市美容师”的身影。被誉为“美容师”的保洁人员,为了给城市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整洁的环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和脏。尽管如此,他们还要时不时地面临被羞辱、被殴打甚至是“马路杀手”的威胁。每天天不亮他们就开始清扫道路,装点和扮靓城市的各个角落,流淌着自己辛勤的汗水。可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工作境遇却令人十分担忧……在前不久召开过的全国“两会”上,再次涉及到了民众所关注的热点、亮点话题——民生问题,那么,作为民生之一的城市里的“美容师”们,他们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带着这样的民生关注,让我们近日走进奋战在西安市区的部分环卫工人和保洁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了解。
没有休息日没有“三金”
“一条小巷,一间不足20平米的民房里边,摆设着一张仅能容纳一个半人的床铺和一张陈旧的桌子以及两把小椅外加一个蜂窝煤炉子,就这一个月还得要掏500块钱的房租……”这就是目前居住在西安市联志村一条小街道的董大姐的家。据董大姐说,她和丈夫都是从事环卫、保洁工作的。8年前,他们两口子从老家河南来到西安。刚来的时候,摆过摊,做过小生意,可是因为没有文化,账算不好,总是赔钱,后来就干上了打扫卫生这个活,没想到一干就是8年时间。
一位家住莲湖、人在新城区清扫道路的环卫女工宋大妈也十分感慨地对笔者讲道,她从事保洁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寒暑晴雨,过年过节,从无假期,即使有事有病也要上班,不然就得自己寻找顶班的人帮忙替代她干活才行。虽说每个月有近900块钱的工资,但劳保、三金等保障从没享受过。宋大妈称,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如今还得继续干下去,因为不干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就没办法生活。在同笔者的交谈中,笔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她语气中的忧虑情绪,但同时她又给笔者解释说,她为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工作而感到幸运,因为毕竟年龄大了很难找工作。宋大妈讲,就是这个工作还是托亲戚介绍才得到的,所以,她很珍惜目前的岗位。
来自碑林区的一名保洁人员亦对笔者声称,她每天干八个小时的活,工资940元,但没有三金、没有节假日等相关待遇。
同样来自陕南农村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则告诉笔者,比起家乡的乡亲们来说,每个月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这位先生慨叹地对笔者表示,咱不是城里人也不指望有城里人的待遇。随后,他又哀叹道,其实我们就是城市的“边缘人”,既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更享受不了城市市民的资格。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环卫、保洁人员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三金”保障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节假日,也没有节假日所应支付的双倍、三倍工资待遇。
据了解,由于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保洁工的健康和安全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包括住房、取暖、防暑等没有任何的措施和保障。而交通事故导致保洁员的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道路清扫人员遭遇车祸伤亡的事故发生。
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2010年9月13日下午2点左右,43岁的环卫女工王金环在北关十字西南角正在清扫马路隔离带时,突然被一辆由北向南飞驰而来的电动摩托车撞倒,造成她头部受伤,后肇事摩托车逃逸。如今,距离事发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当笔者再见到王金环时,她说她被车辆撞伤的头部依然眩晕、头疼。
西安一保洁公司的业内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随着城区机动车辆的增加,近年来城区环卫、保洁人员发生车祸的概率较以往有所上升,而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尽管每年上级部门都会对保洁员进行多次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而且保洁工们身上穿有颜色醒目的反光背心和色彩鲜亮的衣服,并且尽量注意自身安全,可是一旦遇上那类“马路杀手”,保洁人员的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环卫、保洁员工作期间伤亡的,大多是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马路杀手”所为,让马路上作业的环卫工和保洁员们防不胜防。该人士指出,他们的数个保洁员每天承担着多片区域的路面清扫任务,他们的安全很是令人担忧。
有些地方最低工资并没有落实到位
据了解,2010年,西安市新颁布了最低工资标准——860元。这一强制性的措施出台后,直到现在一些保洁员的工资却还是“游走”于740—760之间,比政策规定的工资标准足足低了100块钱左右,虽说西安市有的地方规定每个月可以享受4天休假,但据调查,他们一年到头并没有真正休过一天,上级领导都把那几天假折合成了每天20块钱工资发给他们,但加起来也只能拿到860元。
笔者还在隶属的北院门街道办的保洁公司采访到了一位姓孙的师傅。据孙师傅讲,他是沈阳市郊的一个农民,今年55岁,他在西安从事环卫保洁工作有11年了,笔者采访老孙时,他除了抱怨工资太低外,还特意提到由于每天作业时身上落下大量的尘土,租的房又没条件洗澡,希望公司能够考虑一下他们保洁工作的性质,最好给每人能发点澡票。孙师傅还说:“政府规定最低工资都860元了,我们的工资怎么还是760?如果财政拨款的话,为什么我们的款项还没有到?是拨款没到,还是被别人‘借’走了,总得给我们一句话。”老孙愤愤不平的对笔者讲到,并恳请笔者帮他打听打听,然后把结果告诉他。
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保洁人员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由于早上的车辆较频繁地从道路驶过,所以保洁工们必须在凌晨就起来清扫。
保洁工每次上路作业,安全措施就只有夜光马甲和衣服。除此之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意外伤害保险和人身安全保险等防护措施。
就保洁人员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很少有节假日休息等现象,陕西曲江法律服务所的法律专业人士杨新利认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事业,这类人员的劳动权益是否依法得到履行包括保洁人员的最低工资、“三金”、节假日休息等能否真正落实,作为政府部门应当监管到位,合理安排纳税人的财政支付,特别是斩断环卫事业背后的利益链。比如:公共环卫工作每年政府财政拨付多少资金,应当合理安排多少用工,杨新利就此表示,政府都应依法进行信息公开展示,以便让环卫、保洁工作的监督能够透明,从而使背后的利益链无处藏身。除此之外,杨新利还建议,广大保洁人员的维权意识应该得到加强,对各种侵权行为尤其是遇到严重的伤害事件,应当积极寻求司法途径诉讼解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杨新利说,他愿意在此公布他的个人联系方式(15229040048),为环卫、保洁人员提供义务的法律援助。
(以上稿件均由通讯员 冰珊 雪梅 海玲 常芳提供)
渴望理解和尊重
环卫女工赵阿姨说,社会上有些市民无视环卫工的劳动成果,在马路上随意倒垃圾,让他们很是痛心。赵阿姨又说,有些人不往规定的地方倒,乘着晚上把垃圾拉出来随意倾倒在马路上,给保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赵阿姨称,今年的2月8日早上,她刚清扫完未央路北段的路面,才走出不远,就有人将垃圾倾倒在路边的树坑里,她不得不返回来重新打扫了一遍。但没过多久,负责检查的巡路员却训斥她说:“北段的地怎么没扫?”当她再次折回来时,才发现路边又被人倒了一堆垃圾。
“有一次在制止一位随意向马路边倾倒垃圾的市民时,该市民振振有词地辩解说,我们不倒垃圾你们干啥去?你们不就失业了?”清扫该路段的赵阿姨这样向笔者描述。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保洁人员遭暴打的事屡有发生。2009年的4月上旬,就有一位正在自强西路清扫垃圾的来自周至县的田方成保洁员,为制止沿街门面房的老板随意向马路边乱倒垃圾,遭到门面房老板的暴打,事后警方将双方当事人一并叫到了派出所里询问情况,据田方成本人讲,因门面房的老板和派出所一负责人认识,所以最终事情不了了之。另据田师说,他被暴打的身上的伤最后还是他们的上级领导西安市北关街道办的吴三柱主任用自己的钱买来药为他治疗的。
而一位干了18年环卫、保洁工作家住商洛的张皓民则向笔者诉苦道,几年前,他在东郊十里铺街面的一个市场里打扫卫生时,因提醒一个叫卖玉米的摊贩,不要把包谷叶子随意往地上扔,以免影响环境卫生,不料却被那个小摊主痛打了一顿,据老张讲,那位打人的摊贩对他说:“你不就是一个扫地的吗?如果我们不扔,你靠啥吃饭?你的工钱还不是指望我们交税来支付”。
随后老张辛酸地对笔者说,干他们这一行受累、吃苦都不要紧,关键是还得常常受气。
张师傅说:“他们并不怕苦、不怕累和脏,只希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社会的尊重。
辛苦的一天
3月12日的早晨5点来钟,笔者陪同一个叫张转娃的环卫女工,体验了一次保洁工作。感受他们一天的工作流程:凌晨3点半起床,4点到路上,开始对规定的路段进行全面的清扫,早上7点整,运完垃圾,上班高峰就到了,又开始路边的保洁工作,随时清除行人所丢弃的垃圾,一直到上午的10点多钟,和同伴轮换着回家做饭,等吃完饭12点上班,直到下午的4点,回去做晚饭,6点又来上班,一直到晚上的9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这是保洁员张转娃和同事最普通的一天。刨去吃饭的点儿,她和同事在路上的工作时间大约为15个小时。张转娃告诉笔者,如果有领导检查或者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工作的时间还要延长……这是西安市当下环卫、保洁员工作情况的一个缩影。加上目前西安要举办“世园会”,她们更是得加班加点地去搞好道路清扫工作,以迎接“世园会”的到来。
据张转娃介绍,她的家在户县的一个偏僻农村,因家远她回不去,所以只好在西安的郊区租赁一间民房。每个月光房租就得拿出300元来支付,再加上水电费等差不多耗去了她将近400块钱。张转娃称,她已从事这个工作有10年了,现在她的工资是760元,如果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的话,就是860元。在如今物价飞涨的年代,“这样的工资水平,除去住宿、吃饭,手中可以用来支配的工资最多也就剩200来元”,张转娃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或者中暑等疾病的话,张转娃说,他们不仅攒不下钱,还要借债。因为微薄的收入,使他们这些保洁人员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压低自己的生活费、减少开支;另外,他们这部分人也会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捡拾些破烂,或者帮助沿途的单位干点儿“私活”、倾倒垃圾等,以此增加一点儿额外的收入,来弥补工资的不足。
编后:他们是城市的“清道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工作简单、平凡,但却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窗口形象;他们一年365天,起早贪黑地清扫垃圾,以马路为“家”,风雨无阻地维护着一个城市的干净、整洁……虽然干得是最苦、最累、最脏、待遇最差、工资最低的城市保洁工作,可他们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固定身份”,乃至连最起码的养老、医保都没有,甚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可是他们依然在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这块“阵地”……在笔者近半个月的调查和走访中,保洁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担心自己生病并且普遍都有一种心理上的焦虑,但同时也满含着一种深深的期待和祈盼,盼望什么时候他们也可以如政府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一样能够加入各项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环卫、保洁人员的工作性质,又恰恰决定了它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那么,作为城市的“美容师们”,在为城市道路的清洁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的相关部门该如何给这类人员以足够的安全保障?又如何让他们给城市一个清洁的环境保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政府机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心、稳定、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也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尊重和关爱我们的“美容师”们,其实关爱他们,亦就是尊重和关爱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