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一份覆盖社会’范围较大的“涨工资方案”,消息虽随即被证伪,但着实引发了各界对工资上涨、收入倍增话题的空前关注与热议。中
国式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开局?在“涨工资方案”之外,还有哪些能实现百姓收入增长的渠道?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欲提升中国百姓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收入平均数,中国政府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手。事实证明,这也是最行之有效的缩短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福利均等化的政策举措。
近日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称,今年一季度,中国共有13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相关部门将继续指导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方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
人社部权威发布的消息还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可以说,年均增速在10%以上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成为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最终得以实现有力的保障之一。
减税方案酝酿出台 直接惠及千家万户
最低工资标准惠及的可能是社会上收入偏低的部分群体,面对人数再扩大一些的中低收入群体,中国政府推出了以减税为核心的惠民增收举措。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做草案说明时表示,这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与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联动,除了简化和完善税制外,主要是使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能享受因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带来的双重税收优惠。
加强工资协商 制度保障劳动者收入提高
如果说减税政策是惠及绝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一时之举,那么正在研究推广的工资协商机制则是惠及社会各个群体的长久之策。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近日表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包括“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在内的多方面因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近日在接受北京当地一家经济类报纸采访时认为,目前很多地区实行的工资集体协商也能助推职工工资的上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方式有助于改善目前部分地区不规范的收入分配方式。
夏学銮教授在受访时还称,工资集体协商制能让工人对工资标准的设定有更多决定权。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要求,2012年北京将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其中重点协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国有企业须提高职工工资分配比重,并将继续推进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建立工会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人民日报》25日亦刊载文章称,在一定的条件下,工资倍增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调整关系,最后落脚点才是收入的提高。 (闻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