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堆昌行长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导
“百年邮政赋新生,金融改革梦成真”。2008年4月2日,伴随着我国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市分行孕育而生。三年来,该行秉承邮政储蓄二十余年专业化经营的梦想,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业务种类日益丰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储蓄余额从9.2亿元增长到22.21亿元,信贷、公司两项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分别达到18.35亿元和18.84亿元。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收入的稳步攀升:三年间,该行的劳动生产率由12.5万元升至45.5万元。今年4月底,信贷余额已突破20亿元,提前完成省分行下达全年结余计划任务,结余及收入规模均排全省邮储银行首位。
仅仅三年时间,一个原本场地简陋、功能单一的储蓄机构是怎么就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银行,一个金融市场的新贵呢?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贾堆昌的身上。三年来,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遵照“助推区域经济、根植城乡、服务三农”办行理念,依靠职工谋发展,服务城乡展宏图,使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走上了企业经营与社会服务和谐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跃成为榆林市乃至全省金融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草根行长”演绎邮政金融“蝶变”
2008年4月2日,在众多期待的眼光里,榆林市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时年47岁的榆林市邮政局副局长贾堆昌出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市分行行长。在塞上古城榆林,谈起贾堆昌,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草根行长”。因为他出身农民,从最基层的乡邮员干起,长时间穿行在陕北的沟沟洼洼,为父老乡亲送去一封封温暖的家书,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这样一个普通的一线邮政职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乡邮员到邮政检查员、邮政视察员,再到邮政局储汇局长、县邮政局长、市邮政局副局长,直到现在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行长。就是这样一个“草根行长”,却带领着全行170余名职工,走出了一条具有邮政金融改革发展之路。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如何尽快从储蓄机构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在成立之初,贾堆昌就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他认为,榆林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活跃的金融环境要求他们必须坚定一个信念——加快实现转型!只有转型才能生存,只有转型才能发展!这是邮储银行的本土优势能够与商业银行成熟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实现同等竞争的唯一途径。对于刚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来说,加快转型,不仅意味着要实现业务与网点硬件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银行发展规律。企业要实现由“储汇局”到“商业银行”的转型,领导要实现由“专业局局长”到“银行行长”的转型,树立银行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赢利的概念。
思路决定出路。“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的转型思想是该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出路。全业务就是业务种类齐全,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做好传统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以努力提升新业务占比为重点,以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单一储蓄业务向零售银行全业务转型。全流程就是在业务处理的外部环节和内部环节、前台服务和后台支持等实现流程化作业,做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同时进行。实现网点由“自然吸引客户”到“为客户提供全功能、多方位服务、主动出击营销模式”的“流程银行”的转变。全方位就是向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一系列服务,同时,在服务方式、渠道和范围上延伸。要求职工不仅要有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营销能力,还要有自觉进行充电学习、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主动意识。实现由“单纯的服务态度好”到产品服务、信息服务、查询服务、交易服务、技术服务、服务质量“全方位、高标准、上档次”的转型。在邮政金融改革中,围绕这个思路,贾堆昌带领职工使该行实现了从“以业务规模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利差盈利模式”向“新业务盈利模式”的转型,更完成了一个“只存不贷”的储蓄机构向“商业银行”的完美“蝶变”。
“榆林精神”的塑造者和践行者
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思想。在向全功能银行转型的过程中,贾堆昌与管理层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创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加强职工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对外名片。在贾堆昌的力推下,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该行逐步创建和完善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就是目前在全省邮政储蓄银行系统竞相学习的“榆林精神”。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贾堆昌认为在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要先于制度建设,企业精神引领各项制度的健康发展,他将这一理念落实在了管理的方方面面。上任伊始,贾堆昌就明确了“一年改变面貌,三年形成特色,五年同业领先”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倡导“不看计划看市场、不比同行比同业、不比待遇比贡献”的企业文化。提出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执行、跨越发展”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大力发展信贷业务、加快发展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储蓄业务”的经营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胸怀决定事业。
三年来,该行逐步形成了以“榆林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贾堆昌告诉记者:“榆林精神”是“延安精神”和“大庆精神”在榆林邮储银行的延伸和发展,是榆林分行立足本土实际,在能源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因地制宜求发展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结晶。具体表现为:“不看计划看市场”的拼搏进取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工作分工不分家”的团队合作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不变形、不走样、不走偏”的高效执行精神;“舍我其谁、永不服输、敢争第一”的亮剑争先精神。
正是凭借着这种强大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推动,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才得以成为全省邮储储蓄银行经营、管理与服务综合发展的“标杆”。贾堆昌不仅是“榆林精神”的推动者,更是“榆林精神”的践行者。在他的感召下,“榆林精神”已经融入到全体职工的血液,澎湃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之泉。
在银行发展步入快车道之际,贾堆昌敏锐地意识到高效管理对促进和保障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以强化管理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活力邮储”、“崭新邮储”、“魅力邮储”、“文化邮储”。他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在全行推行“公开竞聘”,大胆启用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的一线职工走上重要管理岗位,为管理注入活力;他大力推广“周三课堂”,将培训学习作为职工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他大力推行“晨会制度”,促进了各营业网点形成日常工作“计划落实总结”的闭环管理机制。贾堆昌本人“力求完美”的性格变成了企业的性格,与此同时,榆林市分行还成功举办了“我们在路上精彩两周年”庆典活动,隆重承办了“全省信贷业务推动会”、盛大举行了市分行“乔迁新址”庆典活动。这几次大型活动的举办,让当地政府、同行同业的同仁对榆林邮政储蓄银行刮目相看。宁夏、鄂尔多斯、西安、延安等多个兄弟分行先后前来考察学习。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在佳县调研时,曾主动向私营企业主推荐说:“邮政储蓄银行的产品服务都不错,你们可以找他们。”市政府胡志强市长在座谈会上讲“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怎么表扬也不为过。”在贾堆昌本人的策划下,市分行自己创作了行歌《赢回世界》,唱响了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自办的内部报刊《塞上邮储》对内是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外成为企业的名片,展示着邮储银行的魅力。
2011年2月10日,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以陕邮银发(2011)122号文件表彰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肯定了其打造出的“榆林精神”,并将“榆林精神”推广至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各单位当中。
职工难事记心间依靠职工谋发展
在记者采访的众多优秀企业家中,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间,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贾堆昌也不例外。
在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市分行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四必探”、“三必贺”:即职工生病、职工父母、配偶住院、生儿育女等进行探望;职工结婚、生子、子女上大学等必须前往祝贺。不仅如此,贾堆昌还本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为目标,健全了各项社会保障,在岗职工全部参加了“五险一金”的缴纳,同时积极与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沟通,为全部劳务工办理了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
该行女职工比较多,而且大多在一线。贾堆昌在注重企业发展的同时,特别关注为企业发展辛勤付出的职工,特别是一线女职工。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制定了该行的女职工产假相关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经医院证明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增加产假15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30天。怀孕女职工在上班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要的时间按出勤计算。有不满一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日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日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人性化管理是贾堆昌一直所倡导的。马亚莉于2008年8月在该行第一批走上信贷员岗位,由于业绩出众,次年4月被任命为乡企城支行行长助理,当年6月又参加市分行的公开竞聘,成为北街支行行长。在她的带领下,北街支行收入连年翻番,收入规模由2008年的全市第8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2位,还先后获得了“全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十佳营销团队”等荣誉称号。马亚莉就是该行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一个缩影。贾堆昌围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一整套政策,总会“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发挥人才的优势的同时,把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也是“依靠”方针放射出更加亮丽的光彩。
团结奋进的领导团队
根植城乡创大业
作为商业银行的后起之秀,邮储储蓄银行榆林市分行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发展战略,将目标投向农村市场,高举“百姓银行”大旗,提出“不看计划看市场”、“绿色信贷、阳光服务”等发展口号,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零售信贷业务,将信贷业务作为全行的“强行之本”,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发展,重点在产品宣传、营销,信贷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操作规范,办理流程以及规范服务上下功夫。
从2008年9月起,该行开始办理小额贷款业务,开辟了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新渠道,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反哺农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缓解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极大地支持了榆林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使更多的农民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市分行在办理小额贷款业务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效服务、突出宣传”的思想,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树立了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初步形成了“办小额贷款,找邮储银行”的良好发展氛围和社会影响。该行还发挥其邮储网点遍布城乡,点多、线长、面广的服务网络优势,推出多元化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在贾堆昌的推动下,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累发放贷款30.91亿元,帮助超过6万户农民和中小企业经营者解决了资金困难,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二手房按揭贷款缓解了部分居民买房难的问题。
正是这种“服务三农、支持城乡”的真诚之举,为邮储银行赢得了口碑、赢得了用户、赢得了更多支持,也得到了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三年以来,该行收入连年翻番,经营能力持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创造了主要经营指标“10项全省第一”、“5项全省第二”、“2项全省第三”的业绩,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发展。2008年,榆林市分行获得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称号,成为全国服务类企业唯一获奖的金融机构;2009年,乡企城支行获得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办公室颁发的“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称号;2010年,榆林市分行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示范单位”。贾堆昌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推荐为榆林市2010年度陕西十大经济人物候选人之一;2010年,榆林市分行被陕西省分行授予2008-2010年“先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贾堆昌行长被陕西省分行授予2008-2010年“先进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享受陕西省分行高级业务经理待遇,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贾堆昌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在2010年收入基础上继续翻番,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50万元,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十二五”期间,榆林市分行要打造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发展的第二极,并通过不懈努力,积极缩短与“第一极”的发展差距。到“十二五”末,劳动生产率达100万元,继续引领全省,奋斗全国领先,让榆林市12分行发展成为创新多、业务快、管理细、文化浓的现代全功能商业银行。
把企业和未来搭乘在时代进步的快车上,让脚步在当下的战略机遇期里不断腾挪转移,贾堆昌和他领导的职工队伍必将创造出更多辉煌!
(康永峰 刘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