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精神要“戒躁戒怒” 饮食需“增酸减苦”
今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专家提醒说,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值此时节,公众精神调养要“戒躁戒怒”,饮食调养需“增酸减苦”。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示说,立夏后天气炎热,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此外,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养花等。
李艳玲还提示说,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她建议说,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和粗粮。平时可多吃鱼、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香瓜、桃、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周润健)
立夏节气从三方面进行调养
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一个节气的开始。
立夏属于春夏之交的标志,此时气温有所上升,天气逐渐变热,但北方天气仍不稳定,会出现阴晴交替、冷暖变化,因此要注意增减衣物。立夏后,身体气血外向,出汗增多,心跳加快,应要注意心脏调养,不能过度劳累。夏季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顺其自然,营养就要全面,以适应夏季消耗大的特点。
此外,夏季更应注意三方面的调养:
一、应要避免过于劳心,天气火热易使人心烦躁,应要学会静养,对于心气弱的人,可用麦冬5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睡眠要充足,对于失眠的人,可用莲肉10克、桂圆肉5克、百合15克,加适量冰糖、小米、小枣煮粥。
二、夏季炎热,出汗更多,血液易出现黏稠度高,更应要多喝水,多食养阴生律之物,如各类瓜果,也可用葛根10克、山楂5克泡水饮。
三、夏季也是肠胃病高发季节,正是细菌大量繁殖的时期,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应要少吃生冷之物。
夏季女性如何养生
炎热的夏季是女性身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时候,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动更快,活跃于身体表皮,肌肤毛孔开泄,汗液排出。因此,女性更应注重夏季养生保健。
一、情绪养生 夏日炎炎,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流汗过多耗伤心气。在补充水分时,也应养心气,泡杯养心茶,可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清爽。此外,多参加文娱活动、旅游、消夏避暑等。
二、饮食养生 夏季阳气外在,阴气内伏,湿性粘滞,易袭阴位,易发妇科疾病。同时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重于清热利湿,消暑生津,健脾益气。饮食应清淡爽口,少吃油腻之物。可多吃绿豆汤、赤小豆汤、黄瓜、绿茶、西红柿,但不要过多食生冷瓜果、冷饮,否则会使胃肠受寒而损伤阳气,引起寒性疾病。
三、睡眠养生夏季昼长夜短,人晚睡早起,睡眠的时间较短,夏季养生应要重午睡。中午最热的时候,最易中暑,加之夏季夜短,更应要午睡来补充,以消除劳累,补充精力。午睡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
四、户外调养夏季万物茂盛,花开结果的季节,此时进行运动养生,可促进女性体内阴阳之气交汇融通。使血脉经络畅通,加速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养生养颜。
运动应要选择在清晨或是傍晚时候,选择适宜的活动,如太极拳、保健功、慢跑、散步、瑜伽等。夏季应要多到室外运动,避免过度使用空调,从而导致人体的正常阴阳交换。
立夏怎样养心
立夏过后,天气转热。中医认为,“暑易入心”“暑易伤气”。心为阳脏,主阳气。所以,“立夏应养心”,即重点关注心脏。但要注意,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是有所不同的。现代医学所说的“心”主要指生理意义上的心脏。而中医所指的“心”涵义更宽泛,不但指心脏,还包括人的情绪、精神和思维等活动。
所以,立夏养心一方面要调节膳食营养,从饮食方面养护心脏。比如,饮食要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否则,摄入过多容易上火,不仅给心脏造成负担,还易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早晨可食少许青葱,晚饭宜饮少量果汁。日常就餐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以预防心脏动脉硬化。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强心的作用。
另一方面,养心还要重视精神、情绪的调养。中医认为“心主精神”,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情绪活动由心来主管。立夏以后,气温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不愠不火,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急躁,常为小事大发脾气,就是因为气温升高,心火过旺所致。因此,“立夏”之时人们的情绪调节很重要,最好保持笑口常开、情绪平和。炎炎夏日,精力消耗大,中午应尽量午休片刻,以便恢复体力。空闲时间可以多听音乐,多和他人聊天,调节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养生应重养阳
夏季将至,天气也将越来越炎热,此时身体阳气活动更旺盛,阴津易随汗而外泄,此时更应要养护阳气。炎热使机体腠理开泄,再加之乘凉冷饮,会损伤阳气。因此养阳是夏季养生的重点。
调精神 夏季养生重精神调剂,应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喜,以免以热生热,火上烧油。心静可达养阳的目的。
要午睡夏季中午时身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容易犯困,可通过短暂的午睡,来达到调节阳气的作用。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正是万物生长旺盛之时,起居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如清晨早起,在洗漱后可在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来舒展身体阳气。
巧运动 通过适宜的文体活动来舒畅筋骨,畅气血,护阳气。运动应循序渐进,控制运动量,不应过度运动。
节饮食 夏日炎热,应注重饮食调节,不要过饿才进食,饮食不应过饱。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还要注意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此外,饮食应要注意卫生。
勿贪凉 老年人往往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吹风扇或空调,反倒让人感觉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精神萎靡,易引起受凉感冒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