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矿工雕像传神

——记德艺双馨的优秀煤矿作家杨治华

2023年08月31日

杨治华 现任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鸭口煤矿党群部部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新闻记协书画协会理事,铜川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得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发表和出版作品数十万字。中篇小说《矿长的上午》产生全国性反响,并获北京《阳光》文学期刊“首届阳光文学奖”和铜川市作协“首届铜川文学奖”,同名中篇小说选集《矿长的上午》获第二届“铜川文学奖”,中篇小说《第二次军礼》获陕西省文艺期刊优秀作品奖。另有多幅〔套〕美术作品获全国和省级奖。

在陕西的作家群中,大家都知道杨治华是以创作煤矿题材小说而跻身文坛的“煤”字号作家。在他发表和出版的约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写煤矿的占了大多数。其中中篇小说《矿长的上午》在北京《阳光》文学期刊发表后,产生了全国性的强烈反响,并同毕淑敏、屠岸等文坛名家一起获得该刊首届“阳光文学奖”之小说奖。篇小说《矿长的上午》在北京《阳光》文学期刊发表后,产生了全国性的强烈反响,并同毕淑敏、屠岸等文坛名家一起获得该刊首届“阳光文学奖”之小说奖。因为这个原因,作者又与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人一起被授予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成为陕西煤炭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与此同时,他还被陕西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当选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杨治华的人生道路很是坎坷,下乡插队落户,当放映电影的合同工,煤矿井下挖煤,如此等等,丰富多彩又倍尝艰辛。他曾经动情地说过:尽管自己经历较广,但什么事也比不上在煤矿下井令人刻骨铭心,这种经历已不是一般的生活感受,而是非同寻常的生命体验。这就难怪他如此钟情于煤矿小说的写作并有佳作不断产出了。正如古文学论《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杨治华致力于煤矿文学创作,除过谙熟生活的缘故,还有着难能可贵的理性追求。就像他在陕西省作协会员大会上所说:展示煤矿的斑斓生活,描述矿工的工作及生存状况,抒写矿工的美好心灵,已不应是一般的对生活地摹写,更应该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打造饱蘸血汗、饱含深情的无愧于矿工奉献业绩的传神之作,使矿工的伟大奉献精神为世人所感知所敬重,也使矿工兄弟从中受到鼓舞和慰藉。如果说梁晓声是为知青群体而生,我也应该为煤矿而生。

一个个星期天和漫漫长夜,留下了他奋笔疾书的动人身影。一篇篇泛着煤香的作品相继完成并不时发表于省、市报刊。特别是1997年以后的几年间,他形成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波尔金诺之秋”,《中国煤矿文艺》、《阳光》、《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群众艺术》等许多全国和省市报刊都留下了他的作品印迹。1996年,阐述高尚文学价值观的文艺评论《言情与责任》发表于《陕西日报·秦岭副刊》头条位置引起文坛注目。1997年,反映香港回归重大历史事件的短篇小说《祭刀》发表在《中国煤矿文艺》庆回归专号上,作品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广受好评。1998年,在作家路遥逝世5周年之际,由他执笔写作的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平凡的世界〉出煤海》发表在《中国煤炭报》和《铜川日报》的周末版引发了更为炽烈的路遥热。1998年,反映国有煤矿改革现实的中篇小说《矿长的上午》发表在北京《阳光》文学期刊,同时获得该刊首届“阳光文学奖”。另一部反映煤矿退伍军人建功立业的中篇小说《第二次军礼》被《华原文艺》发表,同时获“陕西省地市文艺期刊优秀作品奖”,这两个中篇小说先后又被一家地市级报纸连载。一时间,杨治华成了陕西省煤炭职工中文学创作的耀眼新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受到文坛的关注。《阳光》期刊连续刊发了数篇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评论文章,陕西省作家协会特别指定他在会员大会上就如何创作《矿长的上午》进行了经验介绍。2003年,30万字的煤矿题材中篇小说集《矿长的上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发行,被认为又填补了陕西文坛的一项空白,他的煤字号特色也更加显著。2008年,杨治华30万字的散文集《走马千秋雪》,被铜川市列入文化强市精品工程,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汪洋恣肆的雄健笔力,独特的视角和见解,热情讴歌了煤矿工人的光荣业绩,抒写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进一步显示了作者横溢的才华和丰厚的学识,获得了读者如潮的好评。

阅读杨治华的煤矿生活小说,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这就是他的作品澎湃着大海般的激情,即对矿山,对矿工的热爱之情。他用现实主义的凝重之笔,描述他们的命运、抒写他们的爱情,歌颂他们的业绩,传扬他们的精神……《那矿那路那葡萄架》中能干又命运多桀的劳模南老嘎,《美丽的遭遇》中的天凤,“我”、俊彦、肥猴、艺人等个性张扬、爱憎分明的矿山青年,《戏迷人生》、《第二次军礼》中身具军人与矿工铁与火般意志品质的“秦腔迷”、梁国栋等一批退伍兵,以及《矿长的上午》中为企业摆脱困难日理万机的矿长许宏文和“位卑未敢忘忧企”的农民协议工秦大威……他们被治华的一支灵动的笔刻画得有灵有肉,性格鲜明,组成了一组栩栩如生的矿工画廊与矿工雕像。

阅读杨治华的煤矿小说,还会发现他在描写对象上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由农民而矿工,二是由退伍兵而矿工。治华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人构成了煤矿职工的主体。不将他们作为作品的主角,就不可能反映好煤矿生活。特别是煤矿上的退伍兵,他们大都把军人的优良传统与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融为一体,干出了可歌可泣的伟业,涌现出很多全国和省级劳模。煤矿井下又与战场十分相似,艰苦、危险,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矿工这种非凡的价值意义却鲜为人知。他便有意通过退伍兵这一“媒介”,把军旅与煤矿两个时空不同的客体有机组合并加以特别的关照,从而体现出他们的同等价值和意义,也使矿工的形象更加丰满,精神更加昭彰,整个作品也显得恢弘厚重,阳刚大气。

2010年冬至,一场车祸让他断肋八根,差点丧命。因公负伤,按情理说应该赋闲休养了,他却由报社一头扎到了基层的鸭口煤矿。鸭口是路遥孕育《平凡的世界》的地方,他说他现在更理解路遥为什么要与生命赛跑,人的生命何其短暂而脆弱,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时间耽搁不起,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条件啊!杨治华早就说过,他想创作出与《矿长的上午》并列的“煤矿三部曲”。做完这些事,也许才有资格被称为煤矿作家。再说,从集团公司到局再到矿上,各级党政领导都非常理解和支持他,许多著名作家都曾给予他莫大的鼓励,赵熙专门为他题词“光明使者”,和谷则送他“艺高志远”条幅,在陕西作协四次代表大会上,陈忠实又对他的煤矿小说创作寄予厚望。

当然,“戏路”很宽的杨治华手头起码还有百万字的待修改或未成文稿,其中就有两部半成品的长篇小说《轩辕土》和《红尘》。他此番又回矿山,是想深扎生活沃土,完成他未尽的心愿啊!

坚信他,我们期待着……

(王成祥)

上篇:没有了
下篇:雨 别样的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5/20110510M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5/10/0773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