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奋力争先的铁军班组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延长化建王延勇管工组

2023年08月31日

“五一”前夕,延长化建公司第三公司王延勇管工组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受到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的接见。

王延勇管工组共有成员40人,平均年龄28岁。近年来,他们南征北战,顽强拼搏,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级重点石化工程10多项建设任务。被化建公司先后授予2009年和2010年先进班组,被陕西省政府和延长石油集团授予延炼“10·21”抢险先进班组称号,组长王延勇也获得延炼“10·21”抢险先进个人。

榆炼180万吨/年催裂化项目是陕西省2010年重点项目,总造价1.07亿。延长化建三公司承担此项目催化主装置和产品精制、溶剂再生装置安装任务。其中工艺管道60000多米,工期紧,任务重,公司决定把王延勇班组作为施工突击队。队长王延勇带领40余名队员,克服“设计图纸滞后,材料到货晚”等困难。战胜阴雨、风沙等恶劣天气,保证了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为按期完成任务,王延勇班组对装置工艺管道科学分析、计算。在场外,通过地面精确组对、深度预制,待现场安装条件具备后,把一组组管道吊在高空一次性就位,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后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溶剂再生装置等7个工号的工艺管道的安装。

2010年10月21日晚21:30分左右,延安炼油厂山上原油卸油台山体滑坡,造成正在带料运行的介质为液化气、苯、脱戊烷油、半成品柴油、原油、渣油等26条管道扭曲变形,损毁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沈浩、总经理张积耀、副总经理田维宽等主要领导迅速赶赴现场,部署抢险工作。王延勇班组也从榆炼180万吨/年催化项目工地于22日下午2时30分首先赶到抢险现场,立即投入到抢险战斗中。

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在短短的4天时间内,要完成延安炼油厂——延安石化厂接原油管架的爬山口9条涉及介质有易燃易爆的物质原料的各类管道10200余米;延安炼油厂山上原油卸油台——延安炼油厂装置区的4条原油、水、蒸汽管道7000余米,合计焊口达2000道,钢结构制安400余吨等13条管道抢险改线施工,以及管道试压、防腐保温等任务,完成同等施工量,按常规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抢险量之大、要求之高、时间之紧、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这对化建主力军而言,是一次严峻挑战。

作为化建三公司攻坚班组的王延勇班组主动请缨,承担该段抢险任务。由于山体滑塌造成近500米的道路损坏严重,高差达3—4米,如何将全部抢修所需管材、弯头运至指定地点,就成为能否按时完工的关键。面对这些困难,王延勇管工组迅速使4条连接原油罐区的临时输油管线敷设在修路、运管、布管中同时展开。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勘察并制定了具体的抢险施工方案。在山体滑塌、道路阻断、机械无法进入的情况下,为加快进度,广大组员不畏严寒、顶风冒雪、手抬肩扛,将一台台施工机械和抢险器材搬运到抢修现场。

10月24日中午11时,深秋的寒气裹着大雨突降抢险现场,气温骤降到零度左右。王延勇班组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头浇透,但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离开现场。暂时没有防雨设施,电焊工就加入到了管工的行列,继续抢时间进行布管。雨整整下了24个小时,王延勇班组也整整在雨中坚守了24个小时,他们用瑟瑟发抖的身体让抢险进度向前挺进了900多米。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王延勇发起了低烧,嗓子哑了,眼里布满了血丝,身体极度疲劳,体力已严重透支。领导劝了几次他就是不下火线,坚持带领班组成员在工地奋战。经过激烈鏖战,通往山上的原油管线全线贯通,提前24小时完成抢修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实现卸油台罐区提前卸油和解除山体进一步塌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时,王延勇班组又接到了抢险指挥部要求到山下增援的命令。他顾不上休息,又带领组员去增援山下正在施工的第一、第二公司,直到全部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完成后,王延勇却倒在泥地里睡着了。在四天四夜96个小时里,王延勇班组和其他500余名化建将士们完成近2万米共9条管线的敷设,创造“一次试压成功无一漏点”的奇迹。

“艰苦为荣、四海为家、高速优质、建设中华。”正如化建之歌中唱到的那样,王延勇班组团结协作、勇于争先、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事迹正是延长化建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任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埋头苦干”的传承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5/12/07737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