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振周
作为楹联爱好者,我看到2010年12月2日的《团结报》上有人撰文,说1929年孙中山的灵榇安葬时,有人在当时的《中央日报》上刊出一则上联征对:“前中山,后中山,前后中山葬锺山”,至今80多年无人对出,被视为“绝对”。其中的“前中山”指的是明朝被封为中山王的开国功臣徐达,“后中山”是孙中山。他们都葬在南京的锺山。上联是用两个人的代称和同音的地名组成,下联也必须是同样的组合,难度可想而知。我也苦思不得其解。一日去终南山旅游,在南五台的山口见到明清时代的戏台,给我启发,得一下联:“南五台,北五台,南北五台见舞台”。
这个小小的成就使我兴趣大增,又想起过去看过的资料中说,民国初年的上海报纸上也有一则征联:“三鸟害人:鸦、鸨、雀”。至今近百年无人对出,也被视为“绝对”。其中的鸦指鸦片;鸨是一种大鸟,旧时代称妓院:雀指赌博工具麻将,上海人称为麻雀。当时的上海鸦片馆、妓院和赌馆林立,成为三种害人的社会毒瘤。上联的作者是用构思巧妙的征联在呼吁改善社会风气。按楹联的规则,下联必须在“三”的位置也用一个数字,但不能再是“三”;并且后面只能有三个名词对应。这难度大约是造成近百年无人应对的原因吧。
秦岭的南部,在三国时代属于蜀国,秦岭之中流传有大量的三国故事,成为三国文化带。三国是由汉朝分裂而成的一个历史时代,于是,我又得到启发,对出了一个下联:“一朝分汉: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