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女士的这本《青山青史》,书名取自连战的祖父连雅堂(即连横)昔日游杭州西湖的即兴之作:“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扑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当年的他,曾经希望能够安家西湖,但是,因为当时他正在编纂《台湾通史》,青史尚未写成,安家自然无暇实现。
连雅堂传记是一部浓缩版的台湾文化史。在《青山青史》中可以看到连雅堂一生中的故事。他早年中断学业成家,尔后主持家务,忙于读书治学,在办报鼓吹维新,组织诗社唱和郊游,与名妓宴饮清谈,过着古典式的文人生活。当然,林雅堂并不甘于如此度过一生,以后,他又到北京参加选举,在大陆游历三年,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一边饱览祖国的风光,并和赵尔巽、章太炎、胡适等众多名士交往。回到台湾以后,他仍旧是办报宣传文教,还不时外出旅行,结交师友,设坛讲学等等,而贯穿他一生的,还是诗文与著述。他所作的一切,都可以在古代文人的行状录中找到参照。
如果说连雅堂的人生即是如此的话,那么他兴许仅仅是一位知名的文人雅士,然而,贯穿他一生的,却是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家风范。连雅堂深知,作为一介书生,在台湾为外族所侵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一定常常扪心自问“五百年来谁著史”?此时,他发现,著史这件事恰恰落在了他的肩头。
文人的一生是有历史使命的,书生并不是百无一用,连雅堂的使命就是著台湾的历史。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尽管他做过很多事情,但无外乎都是围着读书、写书,甚至说是著《台湾通史》来转的。可以说,连雅堂是位旧式的、很纯粹的文人,不论是遇到报馆被封,经营折本还是著作受到刁难,他都是以豁达来面对,尤其是他在临终之际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又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之光明希望!”
连雅堂一生效法古人,以笔为剑,以诗酒自娱,成为一代文人的典范。就此看来,连雅堂这位外貌清秀、瘦长的读书人,确实做了很多非常实际的事情。其实,文人的内心是复杂而脆弱的,连雅堂的生活看似让人向往,却不知,他著书时青灯下的辛苦,受到日本侵略者压力时的艰难,以及他诗酒自娱时的悲欢,在后人,他的外孙女林文月女士笔下欲言又止,这一切,都是尽在不言中,也令人读完此书,别有一番唏嘘之感。
这些被钩沉记录的轶事都来自于作者林文月女士多年来详实细致的材料收集,作为家族的成员,她不仅参考了现有的史料、家传、年谱等相关资料,而且还翻阅研究了连雅堂先生所有的诗文著作,并且一一访问了其相关亲属,以及与之生前交往过的诸多朋友,使得该书所呈现的林雅堂先生远远不止是一个平面化的偶像,而是一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可以说,林女士最为真切地还原了连雅堂作为二十世纪知识分子跌宕起伏的一生。 (沈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