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贫居深山有“远亲”

——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救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纪实

2023年08月29日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在即。家住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碑坝镇大竹村伤残农民工侯云龙与11岁的女儿小清月的艰难处境,牵动着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和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心。

当天一大早,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王春蕾、汉中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宋志超以及陕西泰山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勇、陕西泽普工贸公司董事长高洁荣等与南郑县委、政府、工会、残联、教育等部门的相关人士汇聚到南郑县大河坎镇,准备驱车前往距县城100多公里外的大竹村看望侯云龙父女。山路崎岖陡峭,侯云龙家又在海拔1500余米的大山上。大家带着现金、衣服、书包和残疾人便椅等,从西安、韩城、汉中赶来,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慰问活动。多次看望侯云龙并帮助他树立起生活信心的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深有感触地说:“这次省市县三级工会和富有爱心的企业家去看望侯云龙,不仅要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且要帮他建造一座房子,规划好他和女儿今后的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

无情矿难剥夺了平常人家的幸福

谈起各级工会组织帮扶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的故事,还得从今年初说起。今年元月中旬,在南郑县开展的以“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为主题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南郑县总工会开展了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千家”为主题的千名工会干部“大走访促和谐、交友帮扶送温暖”活动,全县687个工会组织的一千多名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和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在这次大走访中,一个叫侯云龙的重度伤残农民工的生活现状让南郑县总工会一班人日夜难眠。

侯云龙1974年8月出生在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远离县城比较偏僻的碑坝镇大竹村,兄弟姊妹5人中他排行最小。年长的两个哥哥、嫂子和父母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挑起一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支撑着侯云龙读书学习。风烛残年的父母就在侯云龙读二、三年级的时候先后去世,正需要父母关爱的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本,过早同哥嫂一起承担起“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大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慢慢地渗透到大竹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四川一家矿业公司落户大竹村,需要大量的农民工,正值青春年华的侯云龙怀着改变贫困生活现状的美好愿望,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农民工。

吃过苦的侯云龙非常珍惜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他拼死拼活在矿上干活挣钱,终于有了一点积蓄,盖起了三间当时看起来挺不错的竹笆房。正当他准备粉刷收拾房子的时候,2004年8月12日上午9时许,灾难悄悄降临到他的头上。当班的侯云龙所在的作业区坑道顶端突然塌陷,只听到沉闷的土石垮塌声后,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工友们把埋坑道里的他救了出来,公司随即出资40多万元,辗转四川、北京医治,终因腰椎受损严重,落下了高位截瘫的重度残疾,连吃饭拉屎这些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矿难发生时,侯云龙结婚已6年,女儿不满3岁。他每天都需要24小时的专人护理,吃、喝、拉、撒、睡,请医煎药,家庭开销,昂贵的医疗费用支出,家务、农活等繁重的担子全落在了比他小两岁妻子的肩上。为了给他看病,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几年下来,当初不错的竹笆房变成了难遮风挡雨的破房子,女儿小清月也曾一度面临失学的危险。一个和谐美满的山区普通三口之家,就这样被矿难拖入一贫如洗的困境。

(下转二版)

上篇:广告
下篇:“服务职工、创先争优”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6/2011060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6/08/0752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