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贫居深山有“远亲”

——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救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纪实

2023年08月29日

(上接一版)

九岁弱女双肩扛起家庭重担

今年11岁的小清月在距家五里外的学校上学。站在她家三间摇摇欲坠的竹笆房前,见到这么多陌生人来看她,小清月有点害怕地依偎在父亲的轮椅旁,流露出既欢喜又担忧的神情。特别是她那带有忧郁、伤感、迟疑、恓惶的复杂眼神,让每一位在场的人心疼不已。前来进行帮扶活动的韩城市总工会主席谢桂云问小清月:“把你接到韩城或者西安去上学,你愿意不?”她回答:“不!”“你为啥不去?”“我去了,谁照顾我爸爸?”几句话,说得在场的人又禁不住潸然泪下。由于过早地承担繁重的劳动和家务,翻开小清月的手看,她的手上有茧子,身子也比同龄人显得弱小。走进她家里,阳光穿过一面竹笆墙照进来,留下斑驳的影子,可见这个家是四面透风的。找遍屋子,记者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家具,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挂在屋角的几串熏肉。

谈起小清月几年来不离不弃一心一意照顾父亲的事,村里人都是抹着眼泪叙述的。侯云龙的妻子离家出走,留下只有8岁的小清月与伤残父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离开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小清月柔弱的肩上。小清月既要给家里买米买面、洗衣做饭,还要给父亲洗脚擦身,端茶递水,请医煎药……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破落的家庭。就是在如此的境遇下,小清月的学习却非常刻苦用功。在场的班主任老师对大家说:“在学校,侯清月非常懂事,爱帮助同学,学习非常好!”

从今年起,小清月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每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每次回家,她都要抓紧时间给父亲擦洗身子、按摩、洗衣服,并尽量多做些饭,好让父亲多吃几顿。其余时间,父亲的饭菜就需要村民轮流帮忙做。看到小清月细心照顾父亲,全村人都非常同情他们父女俩,坚强的侯云龙也心疼女儿。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他省吃俭用请来师傅学习竹篾编织手艺,用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买竹子,自己坐在轮椅上艰难地编制竹篾背篓出售或者从村民手中换取必要的生活用品,用一双勤劳的手编制着一丝丝生活的希望。

各级工会和爱心人士巴山深处献爱心

侯云龙的悲惨遭遇,得到了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在今年元旦顶着满天飞雪慰问看望侯云龙后,正月初一又托人专门给他送去大米、菜油、鲜鱼和400元慰问金。在县总工会的协调下,县残联免费给侯云龙赠送了新轮椅,侯清月所在的韭菜岩小学免去她在学校的生活费等费用。今年5月,县总工会与县电视台合作,为侯云龙拍摄了专题片,滚动播出,同时向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这位命运不济的重残农民工摆脱困境,树立信心,自强自立,把品学兼优的女儿抚养成人。

关心爱护伤残农民工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市工会组织认为,通过帮扶侯云龙这样的伤残农民工摆脱困境,会吸引和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注困难职工和伤残职工的现状。在收到南郑县总工会的倡议书后,汉中市总和省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南郑、投向了侯云龙。各级工会组织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对完全丧失劳动和基本生活能力的侯云龙来说,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生存问题?这就要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帮他建一所“居住与开店为一体”的新房,让他从山顶的危房中搬到公路旁的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巴山深处施大爱,扶困助残“娘家人”。省市县三级工会组织主动联系有爱心的企业家投入到帮助侯云龙的行列中。5月31日下午,资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移居“宿店一体”房建设捐赠仪式在碑坝中学举行。省市县三级工会领导和各位爱心人士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学校、企业的相关人员济济一堂,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侯云龙奉献一份爱心。从韩城远道而来的陕西泰山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勇当场捐款2万元,从西安赶来的陕西泽普工贸公司董事长高洁荣捐款1万元,省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救助2万元,碑坝镇干部职工、老师学生捐款1万多元。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共筹集资金100817.1元,还有25吨水泥,2万块粘土砖,1辆轮椅和1台折叠便椅等等。就连多年来一直关爱帮助侯云龙父女俩的大竹村民也当场捐款2000元。在这些捐款人群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地师生们,他们是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情况下向侯云龙献爱心的,那一万多元的捐款是从一角钱、一块钱、十块钱累积起来的。这种精神正如捐款仪式上的对联所写的:扶贫济弱彰显炎黄子孙胸怀,爱心捐助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碑坝镇是红色革命老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近年来仅碑坝镇每年就有2000多名农民靠打工挣钱,劳务收入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而打工中伤残事故的频发,无疑给当地群众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碑坝镇党委书记刘祥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各级工会和爱心人士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伤残农民工侯云龙心上,充分体现了各级工会践行‘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和‘有困难找工会’的庄严承诺,也为我们如何帮助伤残农民工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树立了典范。”

在大竹村的村道旁,记者看到侯云龙的新房地址已选好,推土机将地基挖平,就等着砖和水泥到位后开始盖房。当得知大家要给自己盖新房,侯云龙和女儿都很高兴。离开时,乐观的侯云龙对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说:“有党和政府、工会组织的关心,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爱,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把女儿拉扯成人,把她也培养成有爱心的人!”刘祥传代表碑坝镇党委政府表态:“我们绝不辜负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厚爱,要用好这笔善款,加大建房力度,争取在今年8月底保质保量地帮助侯云龙把新房建成,并协助他办好代销店,确保像侯云龙这样的伤残农民工住有所居、残有所立、困有所依。” 本报记者 阎冬

坐在轮椅上的侯云龙主要靠编织竹篓来补贴家用

小清月经常为父亲擦身洗脚,做饭干家务

南郑县相关单位、企业、学校向侯云龙捐款献爱心

侯云龙与女儿就住在这样四面透风的竹篱房内

上篇:没有了
下篇:长庆采油六厂开展“大社交圈”活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6/2011060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6/08/0752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