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全国安全生产月”这个特别的月份,有必要对我们的发展目标、意义和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思考。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命权利与发展的冲突,已经太多,引发的生命悲剧,实在让人无法承受,矿难、火灾、石化爆炸、工业污染、血铅超标、尘肺与职业病……
难道这一切,都是发展的代价吗?发展是硬道理,往往被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包括生命。正是出于这样的曲解,怎样的灾难,怎样的悲剧,都不能打动某些人的铁石心肠,从而导致发展变成排他性的发展,不顾一切的发展。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发展是有代价的”,“事故和死人是难免的”正是这种“代价论”和“事故难免论”的作祟,一些人在事故和灾难面前才显得格外“平静”。
我真诚的相信,那些主张“代价论”和“事故难免论”的人,并不愿见到悲剧的发生,不愿死人。但是,他们也不怕悲剧发生,不怕死人。所以,尽管他们也曾企图阻止事故发生,但是否为此尽了全力,值得一问。
是时候了,是时候对传统发展逻辑全面反思了,是时候对生命和发展的关系拨乱反正了。党中央确定了科学发展道路,倡导包容性增长,科学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包容性增长,首先应当包含生命。“发展为了人,安全第一位。我们要安全发展,不要血淋淋的发展。”《人民日报》刊登过的文章曾为之振臂一呼,理当升级为全民共识,升级为发展方式转型的指南。
敬畏生命,才会尊重和珍惜生命,在这点上,没什么口子可开,没什么条件可讲,发展也不可以!如果让发展蜕变成吞噬生命的黑洞,发展不只对遇难者毫无意义,对所有幸存者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生命悲剧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可能是主角!
(杨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