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蒙南毛乌素沙漠边缘乌兰木伦河畔,有一个闻名中外的现代化煤炭企业——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董事长翟桂武作为“神东人”的一员,在他投身煤炭事业的26年里,以煤的品格,在时代的熔炉中奉献着光和热。
翟桂武是一个对事业充满激情,勇于负重,敢于挑战的人。1984年毕业分配在大雁矿务局后,他从井下一线技术员干起,摸爬滚打在煤矿生产现场,将所学知识与煤矿生产融汇贯通,很快成了队里、矿里和局里的“技术大拿”。
从1984年到1999年,他由采区技术员、队长、副区长、区长、综采队队长、副矿长、机电部门负责人、局副总工程师,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来,15个年头里,他取得17项科技成果、4项五小创新成果,先后两次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两次被评为矿务局劳动模范,受到矿务局科技大会晋升一级工资的特殊嘉奖,成为百里矿区的学术带头人。
1999年前,我国的煤炭工业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神东矿区经过12年的建设,生产能力仅仅是1000多万吨。面对这种境况,翟桂武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他瞄准世界煤炭生产技术的前沿,实施了以装备重型化、信息化为核心的开采技术创新,先后完成了综采生产能力由800万吨到1000万吨,再到1200万吨重型工作面的升级,同步实现了连采掘进、搬家倒面、辅助运输、洗选加工和装车等专业化服务的配套升级;相继建成了国内第一个300米和360米加长综采工作面。2007年1月,在榆家梁煤矿组织建成了世界第一个400米超长综采工作面,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和巷道掘进量,使矿井的资源回采率提高10%;攻克国内外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成套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薄煤层自动化工作面,实现自动化开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1月,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矿井群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煤矿生产集中控制,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矿井人员减少了36%,全员工效提高了22%,成为最先在煤矿应用信息技术的先行者。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