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飞马梁煤矿的昔日和今天

2023年08月29日

核心:加快我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煤矿改革是一场重要变革或者是重大结构调整的过程,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看这场变革符不符合产业基本特点、符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不符合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以及以人为本的相关理念。煤炭产业有其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竞争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制造品生产,有着资源自然垄断性质。制度设计、经营方式是否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或者是以什么形式来体现国家所有、全民享有的自然资源的属性。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生产集中、技术改造、产权多元,让社会更多的民众、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资本市场、以股份制的方式来做大这个产业,在制度上是创新,具有前瞻性。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上看,现代市场经济的投资体制主要通过资本要素市场来实现,而不是早期的无序竞争。通过产权置换,进而通过资本市场,不但解决了煤炭产业自身资本发展的需求,而且也使民众和社会更广泛地参与到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来,对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煤炭资源整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继山西、河南煤改风暴之后,全国第三大产煤大省陕西的新一轮煤矿整合运动也悄悄将拉开了序幕。根据陕西省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今年6月前,陕西省煤炭企业将由目前的530家缩减至120家。与山西、河南不同的是,陕西省的煤炭资源分布大多集中于陕北和渭北地区,陕南大部分煤矿的产能则都在30万吨以下。南北资源储量的差异决定了陕西煤改的思路也将另辟途径。陕西煤炭工业局一名官员表示,陕西煤矿整合不会借鉴山西的一刀切,也不同于河南按照区域划分重组范围,由几大煤炭骨干充当兼并主体,“陕西的煤矿资源整合只能根据自身特点,稳步推进。根据方案,陕西境内的煤矿将依据“就近原则”进行整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陕北以榆林、延安为中心进行整合,在关中以渭南、铜川、咸阳、宝鸡进行整合。陕南将区别对待,但是煤改的整体思路不会改变。”煤炭专家黄腾说。对此,陕西省安监局副局长马延平则表示,陕西省的兼并重组不会划分民营和国有,只是按照规模和资源优势来确定整合主体。

府谷县飞马梁煤矿位于府谷县田家寨乡西北部的郭家墕村,地处府谷县自然条件最差的村庄,企业入住的时候村里原有村民45户,198人,土地面积2400亩。由于长期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生活贫困,出入都是靠人背驴驮,村中的年轻人相亲都成大问题,交通十分不便,村民购买东西要走几十里山路,遇到天阴下雨就没有办法出门。“生活基本是吃粮靠补给,经济靠救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

飞马梁煤矿的前身是老庄沟煤矿,2007年11月,老庄沟煤矿根据市、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准备迁址,新址拟选三个地方:寨峁村、神木圪针崖村、郭家墕村。起初由于矿方在郭家墕村几次考察的时候,这个村是投资最大收益最小和其他两个村比起来没有任何优势,于是矿方将新址选在寨峁村。最后郭家墕全体村民签名盖手印,一致强烈要求乡上协调。老村长和村民大会推选的8位代表全权代表本村与矿方进行协商,给矿上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请求将老庄沟煤矿新址搬迁到郭家墕村。他们被该县田家寨乡政府和以原村长为首的8名村民代表“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企业也想通过自己的发展能更好的服务与村民和县域经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条件更优惠的寨峁村,落户在郭家墕。就这样新的企业产生了,在府谷县郭家嫣村开始生根发芽。

建设的样板

田家寨乡郭家墕自然村这块土地,放眼望去,七沟八壑,荒凉的山坡,蜿蜒崎岖的小道,散落坡头的农户,懵懂期盼的双眼,依槛而坐的老者。墙下的汉子,激情飞扬的话语,行动木讷而拖沓。这是笔者曾双脚沾满尘土的走近这个群体,心情劇紧了很久时深烙脑海的见闻。

2007年11月19日,对于郭家墕自然村来说,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村子随着飞马梁煤矿的入驻建设沸腾了起来。“2008年飞马梁煤矿经省政府批准为单井整合矿,矿方根据市县煤炭资源整合边建边批精神,展开了飞马梁煤矿的建设。矿区面积7.1532平方公里,规划生产能力45万吨/年,总产量2000多万吨。

煤矿在总指挥的带领下,开始平整场区、生活区、道路。一期工程在2008年8月竣工,为期一年。完成了“矿区、道路、人饮、绿化、沼气、土地置换、养殖业、排洪渠、参观台、办公楼”十大项目建设。以其特有的大手笔、大气魄创造了建设速度、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等多个奇迹,在府谷县103座煤矿的前一次资源整合中开了个好头。建设发展中奉行“真想实干、和谐奉献、安全为天、创新发展”十六字方针,形成的“飞马梁经验”和“飞马创精神”被众多新闻媒体宣传推广。

已建成占地约百亩的新矿区,气势宏伟,很像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只有走进生产区才会发现是个煤矿。他们在施工中,想村民所想,及村民所及,尽最大可能保护耕地。其中占五荒地约30余亩,其余是矿方根据合同约定利用开辟山石、用碎石填埋荒沟平整出来的。并于当年由矿方投入巨资帮扶郭家嫣村搞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修路、栽树、打井、通自来水、建沼气池等。煤矿为村民的帮扶并不满足这些,为改变该村民出行、运输不便的现状,在建设初期就开始为村民修路,修通了生活、生产通道等共计七条16公里道路,完成投资1083万元。

老村长兴奋地讲述了村里近年来的变化。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不远处煤矿修建的参观台,红瓦飞檐,碧云蓝天,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郭家墕村大沙漠这块贫瘠的山梁上,显得格外耀眼,远处蜿蜒崎岖的山村小道已被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宽8-12米的“村矿致富路、生产路、出境通道”所替代,宛若条条彩虹飞舞,昔日的七沟八壑,已是山地动,沟壑移,起宏图。看到眼前的一切,记者由衷的感慨,“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这是飞马梁煤矿的建设者们和全体村民共同打开致富之门。一个新的农村将指日可待”!

环保的样板

连绵的青山,清清的河水;有鲜花怒放,有小鸟歌唱……

当若干年以后,当煤矿不再开采时,希望那时能留给当地群众以及子孙后代的是这样的一种情景。

这看似一个梦,但却有人在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

为了保护自然和生态,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煤矿在所有道路两旁及场地周边种植了大量经济林、用材林。其中有枣树4000多株,松柏树1869棵,块柏2000棵,爬山虎4000多株,花草树1500多棵,红条子2万多株,种苜蓿90多亩,投入资金106万元。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当地人居自然环境,而且将来的直接受益者是郭家焉村全部村民。

为了解决企业占用农民土地问题,煤矿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平土山,打坝两座,造高标准农田100余亩返还农民,总计投资180多万元,超标实现了“占一亩山地,还三亩水田”的庄重承诺。

为了改善煤矿生产造成的煤尘污染,煤矿投入巨资购买了先进的除尘设备和环保设备——红外线自动净化喷雾装置。“这套设备就是好,现在井下大巷的粉尘少多了,水资源也节约了。”刚升井的职工高兴地说。飞马梁煤矿把矿井“一通三防”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矿井防尘降尘灭尘抓起,安排安通科、通维队与厂家密切配合,在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安设了红外线自动净化喷雾装置,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次安装的自动净化喷雾装置,其原理是利用细小雾滴与浮尘的碰撞接触,使尘粒被水捕捉而附于水滴上或者湿润的尘粒互相凝集成大颗粒,从而加速其沉降;其内部主要由PLC编程控制主控箱及电动球阀和红外线外传感器组成。当人、车距离此设备5米时,该设备红外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将输入主控板,主控板驱动电动阀门关闭,人、车经过后,该设备又自动重新开启喷雾。通过连续自动的喷雾,使矿井风流中的煤尘降至4.7mg/m3,有效地阻隔了一定的有毒有害气体。让煤尘不再满天飞,污水不再满地流。

现在的郭家焉村并非昔日的那个破旧泥泞的山沟小村庄了,今日的村庄已经是空气新鲜,村前有水,庄后有山,出行柏油马路,进村就有一种新农村的和谐景象。根本看不到有煤矿的一丝污染。他们就是为了圆这个环保梦而努力。

扶贫的样板

2009年春节,记者来到府谷县田家寨乡郭家焉村,,正赶上飞马梁煤矿给每户村民发一袋大米,一袋白面,两桶植物油,两条烟,两瓶酒,20个大炮竹的场面,村民们人人喜气洋洋,呈现一片煤矿与村民鱼水相欢的迎新春场面。

谈起郭家嫣村的巨变,郭猫小说:“不得不提被该矿股东们推举为新矿建设总指挥的王雪峰。”他出生于府谷县,在石油企业做管理工作多年,1974年入党,党性意识强,乡情浓厚,当初他和股东们选择田家寨乡水口行政村郭家墕村投资办矿,就是因为当他们进村考察时,看到该村土地贫瘠,村民生活窘境,让他很是心酸。强烈的党性和乡土意识,促使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乡亲们尽早“脱贫致富”!

他说到做到,2008年一年,飞马梁煤矿筹建,郭家嫣大多数村民被邀参与煤矿建设,每人领取“三通一平、植树造林、修堤筑坝等劳务费用,保守计算年收入达4000元左右。仅个人年收入一项,从过去300元到现在4000元甚至更多,就足以看出煤炭企业的进驻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难题,该矿投资360万元,一次性打井7口,并建高位蓄水池两座,总蓄水量1000方,将水引到了村民家里,圆了农民多年以来的自来水梦,还投资12万元,给40户村民建沼气池。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煤矿不仅仅给予村民的是资金支持,更多的是让他们在此中能够学会自立、自强、自爱的生活意识,以及帮扶他们走养殖、种植致富之路,这都给了村民极大的信心和力量。

为了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煤矿为全村每户村民赠送猪仔一头;煤矿与村子签订协议之初,就与村民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签署了煤矿投产后,将给全体村民每人每年送煤1吨和每人每月发土地补偿金260元。在煤矿还有见煤时,煤矿就想办法给全体村民每人送了2吨煤。

不仅如此,2008年中秋节,煤矿还为村里请来了一台大戏,并给村里198口人,每人发了550元过节费和2斤猪肉,此次活动,煤矿共花费了15万元;还有,村民郭社民盖房子不小心伤到了腰,矿上拿出600元去医院看望,另外又给借6000元,让他及时得到了救治。村民郭福厚的两个孩子上大学,开学时矿上每人给资助500元;村民郭换小、郭买针、郭卡田等有病,矿上分别给慰问金1000元;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煤矿每年给2袋大米和白面等等,这样的扶持与帮助,让村民看到了一个真心实意对待他们的好企业和好企业家。

该县县长也曾慨言:“府谷这么多的煤矿,此前还没有一家能如此细致地为当地百姓着想;走出去的能人这么多,还没见过像王雪峰这样为村民真抓实干的陕北后生。”所以,郭家焉村的老百姓同时也为飞马梁煤矿竖起了一座功德碑,上书“扶贫恩人王雪峰,全心全意为民生,改善山川美环境,村民赞颂表真情”。

无愧的荣誉和辉煌

飞马梁煤矿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村民的事迹广为传播。陕西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2009年多次实地考察验收后,授予飞马梁煤矿“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先进民营企业”,此奖牌由原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新手颁发;2009年被陕西省诚信建设系列活动组委会评为“陕西省质量信誉三A企业”;2009年先后被府谷县委、县政府授予“双百”帮扶工程先进企业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先进集体。

致富路新景

2×500立方米高位水池

新景

昔日通村小道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6/201106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6/17/0755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