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自两改工程现场的报道》③

用汗水浇筑“煤化建设”品牌

——陕煤化建设集团天工公司承建白水工人新村纪实

2023年08月29日

无论是八部经理张字福还是十一部经理王增民,陕煤化建设集团天工公司白水工人新村工程选的这两位项目经理多少都显得有些沉默寡言。面对采访,他俩都远远坐在一旁的角落里,在下属介绍项目情况时,他们只是偶尔纠正一下关键数字,哪栋楼何时完工、用料多少、哪天发生过什么事,他们高度的准确性令人叹服,可属下们却说:“工程干得领导越来越像民工了。”

尽力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白水工人新村是蒲白矿务局棚户区改造工程,位于白水县北井头乡南井头村,占地271.34亩,设计73栋住宅楼,其中多层67栋,小高层6栋,总建筑面积25.86万平方米,总户数2784户,工程总造价2.62亿元。目前已开41栋,其中高层6栋。

本工程于2010年5月开工,由建设集团天工公司第八项目部、第十一项目部承建。为了把这一关乎民生的工程干好,建设集团天工公司选了张字福和王增民这两位在土建方面具有最好经验的项目经理担当重任。

从进驻工地第一天起,建设集团天工公司给在此施工的人员下了死命令:建起一座楼,树起一座碑,全力打好“煤化建设”品牌保卫战。

为了给施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他们在蒲白矿务局的全力支持下,首先使工人新村被渭南市列为市级重点挂牌保护项目,除了环保局和税务局,其他地方政府部门不允许进入工地;工地有一条高压线需要移走,项目部拿出20万元施工费给电力部门,电线很快移走;当地农民要供料、租赁设备,可以,只要按市场价保质保量,附近一个村一下子买了17台挖掘机,准备在白水工人新村大赚一把,对不起,只能用一台,所有设备自己有的,绝对不外租;有小撮农民要闹事,安排专人协商,说好话,拖延时间,只有一条:不能阻拦工地。当然,有时候也得小恩小惠,钱都是项目部掏;施工队陕西籍工人麦收时节要回家,就请四川籍的,工价自然要高些,但为了不影响工期,项目部认了。

正是千方百计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施工环境,建设集团天工公司八部和十一部才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施工中。

品牌塑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建设集团天工公司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管理,注重施工工序间的接续,对隐蔽工程坚持诚信施工,甲方每次审验均能顺利过关,保持了良好的信誉;

施工过程中,建设集团天工公司对每一面墙、每一排钢筋、每一块模板都进行准确的检测,力争保证施工质量。由于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比较紧,图纸是边设计边施工,在测量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测量难度不断增加,项目部技术人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对测量把好关,力争做到测量精。

在小高层施工中,因十一部是首次承建小高层工程,项目经理王增民就和大伙共同学习高层建筑相关技术知识与管理方法,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大家就上网查阅资料,网上没有的,项目部就专门购买相关书籍,互相讨论、交流。项目部还组织管理人员赴西安工地参观交流,学习先进单位的施工经验。他们克服劳务作业队人员较多不好管理,技术上存在的疑点、难点等一系列困难。如今,六栋小高层已全部顺利封顶了,土建工作已渐渐进入尾声。

材料供应方面,八部同样面临着困难,砖一度紧张,有时几天都拉不来一车砖,没有砖,多层就将面临停工,可是建设单位工期又要求的特别紧,在这紧急关头,项目经理张宝福带领大家走访县城周边各砖厂询问砖的情况,但是却没有任何进展。几经周折,从私人手里以0.36元每块的高价收购,就这样,砖的问题得以缓解,目前多层也即将封顶,各项施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建设集团天工公司始终要求基层单位严格贯彻“预防为主、安全发展”的安全管理理念,把“严是爱,松是害”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每名员工心中,变成自发的行动,形成习惯性的行为养成。管理人员对存在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的地方现场拍照,并将其打印出来,现场曝光,对经多次督促整改仍未整改到位的劳务作业队,项目部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但是项目部坚持“罚款不是目的、目的重在整改”的策略。在此施工的两个项目部通过悬挂标语、横幅、制度牌、安全漫画等可视化方式,形成目视效应,警醒员工时时、处处、事事注意安全。八部、十一部2010年均被渭南地区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用汗水浇铸起来的高楼

在建设过程中,这里每天几乎都有煤化建设人战胜困难的事故。有一次,搅拌机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好,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还会对材料造成浪费。项目部每位管理人员以及工人从早上十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三点,连午饭都顾不得吃,一直坚守在搅拌站旁对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修理,最终搅拌机正常工作了,混凝土浇筑工作也顺利开始。

目前,正在施工的地下车库坡道开挖初期,又出现了问题。在坡道开挖处有两根500米长的150铜芯主电缆占据槽体中部阻碍施工的正常进行,加之电缆过重,项目部零工人员不足,若用装载机运,定会对电缆造成损坏。如果不及时将电缆移除,又会延误施工进度。在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项目部管理人员果断采取了行动,大家齐上阵靠人工搬运电缆,终于在共同努力下将电缆完好无损进行了转移。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辛万苦为的就是让那些翘首以待职工早日住进新居。临别,张字福和王增民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绝对有信心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杨涛

上篇: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举行表彰大会
下篇:汉中供电局“工地夜校”受欢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6/201106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6/21/0755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