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工会的作用和职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的概念。”在白河县工会副主席杨建华看来,如何打造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品牌,是各级工会组织普遍面临的一大课题。
出色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杨建华介绍到,白河县工会多年来在安康市工会综合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工会组织以及工会工作人员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工会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巩固县本级,加强非公级,拓宽乡村级’的整体建会思路,努力把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商户吸引到工会中来。”
从2007年开始,白河县工会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县124个村3个社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全县村级工会组建率达100%。同时,对非公企业全部做到应建尽建。仅2010年就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48个,建会率和覆盖率均达100%,全面实现了消灭空白点的目标。截止到目前,全县94家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职工入会率达到98%。此项工作在全总提出的“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企业工会组建达100%”的目标整整提前了两年,得到了省市工会的高度评价。
普建农民工维权网络
在白河县工会,为农民工维权一直被当做一个重点工作来看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白河县大量务工人员的“需求”,工会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民工维权网络体系,组建了“白河县维权服务中心”,在15个乡镇建立了维权服务站,在124个村设立了维权服务点,同时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山西古交、河南平顶山、鲁山等地设立了维权服务站,对务工人员实施维权跟踪服务。
那么这种形式能否发挥其作用呢。工作人员以构扒镇玉门村工会举了一个例子。自2007年建会以来,玉门村工会组织共帮助农民工维权达19次,争取经济补偿金510多万元,在为农民工维权的同时也为今后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白河县各级工会组织先后接待农民工投诉300多件,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1840多万元,为农民工争取经济补偿3790多万元,开展法律援助2611人次,在外务工人员平安外出务工和返乡提供帮助260人次,发慰问信8万封,办理城际间农民工维权典型法律援助案件11件。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热情为职工服务,脚踏实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事,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近一段时间,白河县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为了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困难职工开展了生活救助、惠民帮扶、送温暖、送清凉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活动。几年来,县工会先后拿40多万元,对突遇困难职工及子女进行了紧急援助,使他们顺利渡过了难关。除此之外还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县级以上“职工之家”活动,三年时间县工会累计投入建家资金近30多万元,有效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