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起,银行11类共34个收费项目将强制停止。不过,部分银行避开银监会规定,“另辟蹊径”推出收费新招,又引起了一定舆论争议。
旧账未消新账又起
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但是,兴业银行日前在网站发布消息称,从7月1日起,对开户满3个月,且3个月内日均余额小于300元(含)的该行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每季度收取3元;收费日为每季度结束的次月15日,将从符合收费条件的客户账户内自动扣收账户管理费。光大银行也发布公告,自6月起按照每月3元收取“个人短信通”服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收费项目有“合理利用规则”之嫌。例如,银监会等部门规定,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在34项禁止之列。但对普通客户是否应当收取并无规定。兴业银行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恰恰针对的是普通客户。
根源还是利润“所迫”
收与不收,主动权在于银行。透过争议表象,银行选择收费的根源还是出于控制成本,以获取更大利润。
一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算了笔账,目前每笔账户交易成本约为0.08元,若该账户每月发生交易10笔,一年120笔,交易成本为9.60元。若该账户每季度日均余额为301元(日均余额300元及300元以下每季度要收小额账户服务费3元),银行一年利差收益为1.35元,简单的现金存取,不产生任何中间业务手续费,则银行一年在这个账户上的收益为-8.25元。因此,通过抬高收费,挤出部分小额账户,减少银行资源挤占,也是无奈之选。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一份报告,中国17家上市银行去年合计净利润达人民币6873亿元,同比增长33%。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而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今年1—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约3.54万亿元。对于目前仍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银行而言,日子不太好过。而收费项目确实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例如各家银行近年兴起的短信通知费,按照业内人士的解释,部分大银行仅此一项每月就可进账上亿元。
(张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