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全科医生制度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重要作用。今年,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已推开建设全科医生队伍,几十万名居民优先享受到了全科医生的健康服务,其分流患者回基层的作用正在显现。
这两天,上海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陈华正在对社区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居民进行电话随访,关照他们注意休息,避免高温时外出。陈华原来是外科副主任医师,后来经过上岗培训、职称考试,于2007年取得全科医生中级职称,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杂学的‘全科医生’最吃香。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发展趋势。”陈华说。
我国的全科医生服务一般是家庭医生责任团队服务,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其他人员组成,通过与居民家庭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老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优先享受到该项服务。
从去年开始,上海在长宁、闵行、闸北、徐汇等区开展了家庭医生试点,在这些试点区域,每名家庭医生负责2000—3000名居民的健康管理。今年,上海正式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已有逾1000户家庭2300名居民签约拥有了24小时服务的家庭医生。
北京今年起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到5月底,北京累计24万余户、48.9万余人签约。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市16个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要覆盖60%的街道、乡镇,到2012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普及。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600户家庭,最多不超过800户。
(李红梅 王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