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的重头戏——北京医院管理局近日挂牌了。医管局的成立,将揭开该市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的第一幕,标志着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进入了实质阶段。
公立医院改革一向被视为医改中最难啃的骨头,今年是该市公立医院改革之年,也被称为医改攻坚之年。
北京医管局经历了一年多的酝酿才最终亮相。医管局设在北京市卫生局下面,属于北京市卫生局的二级机构,但是级别却是正局级单位,规格显然高于行业惯例。业内人士分析,这体现了市里对未来医院改革的重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医管局设在卫生局下是过渡政策,最终医管局将脱离卫生局而独立存在。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今后卫生局将承担“裁判员”的职责,是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全市统一的卫生政策,对北京的所有医院进行属地化监管,不论是地方医院、军队医院、部属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和监督。而医管局是“教练员”,将代表该市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对22家市属医疗机构实行三管,即管人、管事、管资产。
医管局成立之后将负责统管市属22家三级医院,实现该市属医院“管办分离”。届时,可实现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据了解,医管局将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医疗服务模式、医院成本与效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成立医管局,实行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一步。还有两步是政事分开和医药分开。实行政事分开,医管局将向市属医院派驻监事会,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医管局负责聘任院长。院长拥有对医院人财物充分的调配权,接受医管局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考核。第三步要实行医药分开。也就是彻底解决“以药养医”,北京市将首先确保政府对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离退休人员经费、公共卫生任务和政策性亏损的投入。其次,医保部门要探索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从机制上解决“以药养医”。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