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让退休职工住有所居”系列报道①

退休职工住房怎一个“难”字了得

2023年08月31日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党中央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去年起,我国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记者从省住房和建设厅了解到,今年我省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将大幅提高,安排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45万套,是去年的4.5倍。随着这些住房惠民工程的一一实施,我省将会有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喜圆“住房梦”。

“让居者有其屋”,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关注保障性住房,下大力气改变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时候,同样属于需要社会关照的弱势群体——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和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的住房现状如何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现状一: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住房“捉襟见肘”

陕西八方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4000余名职工和3000余名退休职工的国有老纺织企业。随着近年来企业改革的深入,经营效益不断增加,企业加大了职工住房建设的力度。记者采访时,新建的一栋17层和一栋27层的高楼已拔地而起,正进入最后的水电配套工程施工阶段。随着新楼的竣工,将有一批职工住上设施齐全的新房。尽管企业在职工住房上鼓足了劲,但依然没有改变职工住房难的现状。走进86岁退休职工刘玉昆的家,墙皮脱落,门窗破旧,家具和日用品把窄小的屋子塞得满满当当,打眼一看就知道是“上了岁数”的老房子。刘师傅说,这个“简易楼”是上个世纪70年代盖的,共住有24户,房子布局都不大,只有28平方米左右,公用的卫生间、水房,对像他这样的老人来说,最大的不便就是上厕所太难!

据陕西八方纺织有限公司物业公司经理刘宏毅介绍,该公司现有职工住房35栋,其中的三分之一是简易楼、母子楼,还有几座年久失修的“干打垒”式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都是在70年代前后修建的,居住面积不大,一般在14—20平方米之间。就是这样的旧房子,目前还有300多名在外租房的职工想要,可见这个老纺织企业住房的紧张情况。刘宏毅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企业退休职工、困难职工住房现状。记者在咸阳和西安纺织地区调查时发现;像陕西八方纺织公司这样的老纺织企业,无一例外仍有部分老退休职工住在“干打垒”、简易房、过渡房里,而且还有一小部分困难职工和新进厂的年轻职工没有住房,过着在外租房“居无定所”的生活。

纺织行业近年来经营情况普遍不景气,因为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变职工住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住房的建设。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中铁二十局这样的央企也存在着退休职工住房紧张的现实。中铁二十局物资公司退休职工查安平,今年60岁,自己和老伴、岳母、大儿子和儿媳妇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只有40平方米两室无厅的旧房里,谈起平时怎么住时,查师傅无可奈何地说:“就这么大的房子,凑合着住吧!我和老伴一间房,儿子儿媳妇一间房,年迈的岳母只好经常打地铺。”据了解,该公司共有350余名职工,住房只有200套,有150多户职工没有住房。其中2号住宅楼是“兵改工”时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的,建筑面积在40—6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地基下沉,墙体多处出现裂痕。调查得知,该公司职工住房紧张的问题特别突出,有一些退休职工三代同居一屋,而且居住面积小,环境比较差,住房显得“捉襟见肘”,十分恓惶。

记者在全省多个城市的国有企业采访时发现,凡是国有老企业,走进企业的家属区,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枝繁叶茂参天的古木老树,二是有拆不完的旧房子、老房子。这些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年代更久远的旧房子,夹杂在高楼大厦中间,诉说着企业的历史,也诉说着退休职工、困难职工住房紧张的无奈现实。 (下转二版)

上篇:全国省级工会经审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在我省举行
下篇:陕西破局小企业贷款难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8/03/07808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