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资卡上的数字依然没有变化,30来岁的何游(化名)和工友们还将再次去局里讨个说法。8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油田)内部人士在网络上发帖称,近千名职工在油田总部机关办公楼前聚集,要求改善待遇。(据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
职工的不满缘于干部与职工的收入有十倍的差距,认为如此悬殊的工资待遇,难以让人信服,更难以让人接受。
从报道来看,河南油田当是不实行工资分配公开的一家国有企业,于是暗箱操作的结果引发了诸多的矛盾。
一是干部与职工收入悬殊。从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看,处长的年收入是304930元,紧随其后的处机关领导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有5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有6人,而绝大多数员工2010年税前收入基本维持在3、4万元左右。职工认为是干部利用权力抬高了自己的工资,压低了职工的收入。
二是干部有名目繁多的奖励而职工却空空如也。报道中说,干部的奖金项目多达百余个,领导们每个月都会有3个左右的“得奖”机会,比如“合理化建议”、“党政评审及亲邻奖”、“党风廉政效能监察”、“员工礼仪答题奖”、“廉洁从业授课费”等,领导岗位获奖频率较高。左一个奖,右一个奖,奖的都是真金白银,干部的收入怎能不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收入允许有差别,但其前提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合理。河南油田的职工之所以有意见,原因在于不公开,不透明,因此职工怀疑其中有以权谋私的弊端存在。
职工聚集事件发生后,油田领导十分重视,“要求油田各个二级单位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地真诚倾听员工的心声”。笔者以为若要问职工的心声是什么?那么无疑“实行分配公开”是首选,油田理应按照实行厂务公开的要求,实行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
古人说:“物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意思是:“物资的分配多或少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做到公平与合理”。而要做到公平与合理,笔者以为,就要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精神,在有关工资分配上切切实实地做到“透明公开”。
(曾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