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象山矿井机电二队矿灯房共有女工14名,担负着3000多盏矿灯、自救器的发放任务。她们常年与灯为伍、与灯为伴,用勤劳的双手为一线矿工服务;用朴实的话语,叮嘱矿工们安全生产。她们用满腔热忱对待每一台矿灯,擦洗、清洁、补液、充电、维护,使红灯率下降至0.5%,确保了矿工们用上放心灯。
赵淑琴,矿灯班班长,2003年调到矿灯房工作。为了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她在干中学、学中干,拆装矿灯、勾兑电解液、掌握补液、补水剂量,维修矿灯及充电架,不厌其烦地向老师傅请教。仅仅半年时间,她就成为了焊接高手和维修矿灯的行家里手。工作中她坚决执行“三不发放”原则,眨眼、失爆、红灯不发放;领灯人与灯牌不符不发放;无牌借灯不发放。为了严格管理,节支降耗,她制定了矿灯与自救器检修制度,建立了材料明细台账,对已坏的矿灯能拼凑修复的尽量修复,每年为队上节约千余元资金。
刘艳清,一名普通的矿灯工,她性格开朗,能说爱笑,常常在发放矿灯、自救器的空当和矿工们攀谈,叮嘱矿工们安全生产,用温馨的话语,温暖着矿工的心。她还发挥演讲特长,多次在矿爱岗敬业、岗位描述大赛中获奖。
乔占琴,大家都习惯叫她“老乔”,她从事矿灯工有25年了,是矿灯房的元老。“熟能生巧”在老乔身上就有具体的体现,老乔发灯快、收灯快都快出了名,她不仅常在矿井矿灯工竞赛中夺冠,1992年还在局矿灯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矿灯房2名女工相继取得矿灯中级工资格。
杨英,典型的80后,年轻有朝气,思想活泛,别看她平时嘻嘻哈哈,大大咧咧,干活时可是钉是钉铆是铆,一点也不含糊。刚上班时,一次杨英为自己姐夫发了一盏最亮的矿灯,没想到,这盏灯因为接触不良,影响了姐夫工作,杨英听到姐夫的抱怨,心里内疚极了。她懂得了矿灯对矿工来说有多么重要,如果灯亮度不够,不仅影响工人工作,还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知道了自身责任的重大,杨英苦练技术,很快就掌握了矿灯的充电与维修技能。2010年她在矿井矿灯工岗位技能大赛中夺冠。同年,荣获矿女工岗位创新能手称号。
青工中还有张英、张红、冷金玲等,她们虽年轻,但业务精,个个独当一面。她们是矿灯房的一股新鲜血液,激活了60、70后女工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的欲望,在矿灯房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