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3日,陕西省首次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九家企业发布了本企业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领取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证书。据了解,这是陕煤化集团首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本次《201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颁布,既回顾了集团公司在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又总结了企业在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及社会公益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锐意进取 追求卓越 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
长期以来,陕煤化集团坚持“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危机等各种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上下团结,砥砺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煤炭产销量突破亿吨,成为全国煤炭产能过亿吨的五家企业之一,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五年增长了467%;利税总额178亿元,五年增长了101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的跨越增长。
顾全大局 勇于承担 诚信合作造福一方
每年“迎峰度夏”、“迎冬度峰”用煤高峰期,采取各种措施,牺牲自身利益,确保省内电煤发运,保障了全省发电企业煤炭需求和全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国有大企业的作用。为全面参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扶持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经济发展。集团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参与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投资3000万元建设延安地区黄陵县果库,成为工业反哺农业、企地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投资3.3亿元在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富硒矿泉水项目,建立国家级“中国硒谷产业园”;投资3.78亿元协助安康市建设汉江滨江大道市政、防洪综合工程;投资3.5亿元建设商洛市环城北路工程。响应省政府号召,参与地方钢铁产业发展,先后投资20亿元重组陕西钢铁集团,为振兴陕西钢铁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投资累计近50亿元。
革故鼎新 科学发展 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集团公司加大产业升级,把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和渭北老区矿井技术升级改造相结合,丰富煤化工产品结构,对老企业投资建设配套技改和接续项目,与优秀民营企业合作,推进兰炭、电石、PVC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
突出重组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对内部煤炭、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水泥建材、科技研发板块进行了重组整合,现在正在对后勤物业、物资供应板块进行整合重组。下一步还将对化工、金融证券等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并力争尽快进入资本市场,获取更大发展。
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 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第一”和“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不断优化系统配置,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目前,集团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6%,综掘机械化达到85%,矿井安全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增强。2010年,集团公司杜绝了重大及以上事故、重大涉险事故及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86,同比降低42.6%,比全省及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262和0.749分别降低了67.2%和88.5%,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集团公司建立了面向市场、服务集团、体系完备、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和培养一流科技人才,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了能源(煤炭)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拥有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2个,省级技术工程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企业研发中心8个。累计完成科技研发投入18.29亿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同比翻了一番。当前,集团公司在矿井安全治理、机械制造以及甲醇制烯烃(DMTOⅠ和DMTOⅡ)、甲醇制丙烯(DMTP)、粉煤催化干馏、煤焦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工业化试验已经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部分科技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 低碳开发绿色清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致力于奉献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落实。把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作为产业布局和推进的重点,通过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配套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煤化工产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集团公司还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程,加大了瓦斯综合治理利用和煤矸石综合利用。部分企业园区、矿区还率先投入使用了乏风瓦斯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复用等节能减排领先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单位产值能耗。“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提前一年完成了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管理 以人为本 造福员工民主和谐
集团公司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企业宗旨,始终把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关注员工的成长成才成功,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共同成长。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各种就业保障措施,帮助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努力提高员工薪金水平,让人均年收入由2006年的14768元增长到2010年5.8万元,使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投资90多亿元,用三年时间建成职工住房494万平方米,安置职工75397户,将困难职工从矿区转移安置到城区,实现了棚户区改造工程理念的飞跃。
铁肩担义 扶危济困国企形象良好树立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牢记回馈社会、履行责任是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总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一次次重大灾害发生时,铁肩担义,扶危济困,为政府分忧,2007年南方冰冻、2008年汶川强震、2010年玉树强震、陕南水灾,集团公司都能第一时间向受灾群众送去增援、送去最温暖、最挚诚的关爱,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累计为社会直接捐款超过2亿元,树立了负责任国有大企业的良好形象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