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去“会会”鸭口公司工人中名气挺大的“刘钢轨”,刚开始我也很纳闷,怎么会给人起这么一个“绰号”。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运输区队。
刚一进门,就出现一位面带微笑的老者,我向他表明来意之后,他热情地招呼我说道:“在你面前的这位就是这次你的‘目标对象’——刘班长。”我心中一震,这位和蔼面善的大叔会是传说中的“刘钢轨”吗?在接下来与他的工友交谈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了这个“刘钢轨”的意义所在。
在采访中,我得知去年的十月份,公司利用设备检修期这一个月的时间,要求把运输大巷的24重轨换成50重轨。从接到任务起,他就和工友们一起到井下勘测,一起在施工点工作。有时遇到硬底,身边又没有重型设备,他亲自带队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硬底这块“硬骨头”给敲碎。每次的标准活干完了,他的衣服也可以拧出水来。在这一个月里,他几乎就和工友们待在井下,很少回家,此时的他忘记了家中的妻子和孩子还在等他,忘记了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和身为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他的脑海中只有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当我问及他妻子对他工作是否支持时,他说:“我妻子是个明白人,很能理解我,她愿意做我的坚强后盾。”工友们都对他这种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记得还有一次,人车场需要铺道,他拖着感冒的身体在井下工作了20多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工作。这时的我实在找不到词来形容他,只能说他是新时代煤矿事业中最可爱的人。
说他是“刘钢轨”,这是因为他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他不讲私情,说话不多但直率,“一根钢轨直到头,一星唾沫砸个坑”。他随叫随到,不讲报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干标准活,干放心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和我说:“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在公司开展反“三违”活动上,他经常在班组成员中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组织班组工人学习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工人自保互保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出色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事故“零”指标。有一次跟他关系很密切的“哥们”提前升井,他发现后,不徇私当即扣除了这个工人的奖金,并让他写下检查书,在班前会上认错。
在一线,他总是身先士卒,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忙碌的人,那就是他——刘少印。(吴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