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出头的王娟是汉中市派林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汉江路店的售货员。从今年6月起,她的工资每月都增长了200元。9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她所在的药店采访时,她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次涨工资是工会与老板协商谈判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基本每个店员都涨了工资,有职称的如药剂师还涨了500元。
汉中市派林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派林公司)拥有13个连锁店和一个综合超市,是汉中市最大的民营医药零售企业。在200名员工中,农民工占了大多数。如何将这些流动性大的农民工留在企业,是企业老板头疼的事情。该公司董事长岳正红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工会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既稳定了员工队伍,又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好事。建工会、涨工资这些发生在汉中派林公司的新变化,只是汉台区以行业为抓手,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扎实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汉台区,像派林公司这样的民营医院、诊所、药品经营门店还有227家,员工近千人。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1.1%,职工队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一实际,该区总工会在推动“两个普遍”工作中,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在重点组建、区域推动的基础上,选择民营医药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行业性工会组建和工资集体协商,把“两个普遍”工作落到了实处。
多措并举 拓展工会组建工作新领域
记者在汉中市调查时发现,汉台区的220多家民营医药企业,分布广泛,构成复杂,而且大部分都是几个人的小诊所、小药店,再加上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工会组织不甚了解,在仅有6家企业工会的基础上,建会工作很难推进。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区总工会主席李正元说:“我们采取‘划线分片、联合组建’的方式,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开展专项集中行动,实现了民营医药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工作零突破。”
该区总工会首先采取分类切块划片的方法,将9家独立医院划为一组,146家诊所分成9个片区,72家药店中规模较小的66家划为6个组,确定为建立工工会的基层单位。其次,将全区民营医院、诊所、药品经营单位按其辖区分配到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和重点镇,由街道和镇工会工作协理员担任指导员,主动深入企业,上门服务,指导发展会员、组建工会。同时,发挥民营医药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落实包抓责任,由区卫生局负责民营医院、区卫生监督所负责民营诊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民营药店的工会组建工作。由于上下联动和主管部门的参与、督促,在较短时间里,该区民营医药行业共发展会员781名,在9家民营医院和6家药店建立了独立工会,在212家诊所、药店建立了15个联合工会。
新成立的30个民营医药基层工会通过民主程序,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共推选出工会会员代表47名,于今年6月24日召开了汉台区民营医药行业第一次工会会员暨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汉台区民营医药行业第一届工会联合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
工会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医药行业特征的市第二药材公司工会主席、区财贸系统工会执行主席苏继成被选为主席。而委员吸纳了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区总工会还积极协调区卫生监督所,帮助解决了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每年的活动经费问题,为联合会工作规范化、经常化提供了保证。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