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如明
也许其他同事之间有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与同事宏志没有。
遇见熟人,说起宏志,人总翘起大拇指:“他是个好人!”众口一词。
宏志原在车间当书记,后调到机关,在我们这个部门给我当副手。刚调来那阵子,工人们常常三五成群,或单独跑来看他,向他说生产上的事儿、职工之间的事儿或是家庭生活上的难题、心中的苦闷等。工友有话愿意向他倾诉,他也乐意倾听,并认真对待。虽然他已调离车间,完全可以不管那些事儿;我们这个部门也不是工会,不管排忧解难的事儿,他依然耐心倾听,热诚帮助工友排解心中的郁闷,或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工友把他当知心人、好领导,他把工友当兄弟。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是很劳人的,不仅要到处奔波,还得费时、费力、费口舌,非得有心、有情、有毅力才行。有些头头见这样的事总绕着走,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可宏志不,是热诚相帮,乐此不疲。
刚开始我甚不习惯,甚至有些烦,这办公室里常常人满为患,怎么办公!但久了,随着我对宏志了解加深,我又不得不佩服起宏志用赤诚和热忱所铸造的人品,不得不佩服他“事事想到别人,唯独想不到自己”的那种高尚境界与牺牲精神。有段时间,他自己身体不好,妻子又生病住院,每天除了照顾妻子和年近80岁的父亲,还有几个上学的孩子,还要坚持上班,上班后有工友找来还要跑东跑西,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却从来不提自己的病情和爱人住院的事儿。我真心疼他,为他的身体担忧。他却笑说:“没事儿,心里舒坦。”他是用大爱关照着别人,又用善良、仁慈、赤诚、友情和宽广的胸怀来滋补自己的啊!
同在一个办公室,从开始不习惯他的做事风格,到认可和敬佩,最后甚至有些“嫉妒”和“眼红”:那么多工人围着他转,说明他的人品和威望;那么多人信赖他,对他推心置腹,说明他和工友的感情之深、关系之“铁”。我想,生活在工厂里,能像宏志一样,有那么多工人兄弟做知心朋友,也不枉活这一生。与宏志相比,我明显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我是部队“老转”,乍来人生地不熟,与工友缺乏深厚感情;生产上、技术上的事儿也是蛤蟆跳井——扑通(不懂),宏志对这些事儿却烂熟于心。他怎能不烂熟于心?从工人口中得知,他当书记,从不坐办公室,上了班换了工装就和大家一起劳动,哪忙哪就有他的身影,除了了解工友,增进感情,解决问题,也锻炼了自己——作业线上所有设备,他都能熟练操作,如考问专业技能上的事儿,没有一件能难倒他。他还经常开动脑筋,与技术革新小组的人一起搞技术革新呢!因此他常常给我“补课”,使我很快掌握一些生产和技术知识,以便于工作。他不光在工作上是我的好助手,生活上对我也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这人笨,很多事弄不了,比如家中暖气漏水,我手足无措,他跑来看看,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还有后院积水他帮着排;下水埋管他帮着挖;孩子工作没落实他四处跑;我病倒了,他比我家人还着急,匆匆忙忙跑前跑后,联系医院,安排床位,办理住院一应手续,使我发病后及时得到救治并转危为安。我含着热泪感激他,他一摆手:“别说外气话!”
宏志干起工作特别能吃苦,又总是克己自己,方便别人。忘不了哪次单位加班搞一个案件,工作很紧张,中午下班不能回家,得连着干,换着吃饭。由于工作紧张,也由于领导的疏忽和我的失误,中午替换着吃饭时,别人都替换了,唯独宏志没人替换,他一直在与人谈话、记录,一丝不苟。直到晚上,连被他谈话的人也受了感动,说宏志一天都没吃上饭。我弄清原委,内疚得连连自责,他笑着说:“没啥没啥,大家工作不都很紧张么,人换不过来,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可是它有严重的胃病啊,虽然他说没啥,可是看他脸色焦黄,满头大汗,身体有些虚脱,站起来难以自持的样子,我真想抽自己耳光。那种心情已经难用语言表达,对宏志的刻苦与坚韧,也难用“感动”来形容,那二字太轻飘了。宏志就是这样用他的行动温暖着他周围的人,感动与激励着他周围的人。他的端正品格,他的纯朴作风,他的热诚与善良,他的刻苦与坚韧,深深影响着我,改造着我。我能有这样的同事,感觉不仅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和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