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构建的劳资关系融洽、经营氛围和顺,员工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各获所需、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当前,要实现这一良好态势,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用工的规范化是前提。劳动用工规范化是指企业以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为准则,对劳动用工进行规范化管理运作的过程。表现在对劳动用工管理有法必依、把握有度和执行政策不偏离、程序操作不随意、文本条文无疏漏、劳资双方无争议等方面。这样才能减少摩擦、增加信任、融洽关系。首先,政策对应要规范。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是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也会进行一些必要的修订完善,一些部门和地方有关劳动用工补充规定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这就存在了“阶段性对应”、“时限上区别”等问题。一些单位打政策“擦边球”,利用“时间差”做文章,损害员工权益,从而引发争议,造成了员工心理不平衡、有怨气的情况。因此,政策对应的规范统一和准确,是劳资双方达成共识和信任的基本要求,应引起足够重视。其次,程序操作要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受聘者心理的平衡度和认可度。如:不经协商而签订的合同,让人感觉是强加于人的,自然不会感到平等。第三,文本文件要规范。劳动用工所涉及的文本文件,是劳资双方协商共同约定、体现权益与义务、行为准则与管理尺度,具有法定效力的基础文本资料。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它的表述直接涉及双方权益的确认,是双方最敏感的部分。所以,文本文件的拟定必须符合内容表述要准确、项目条款无缺失等要求,防止引发争议。第四,执行落实要规范。执行落实是对劳资双方劳动约定的实质性承兑,是劳动用工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故应格外重视。
二、权益保障的公平化是关键。权益保障公平化的要义是劳资双方的平等地位得以确立、权益获取得以合理保障、劳动者在企业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等。当前,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劳动关系,无疑是一种相互选择、平等的劳动关系。如果不维持好这种关系,就难免出现以强欺弱问题。对此,首先要保持劳资双方的平等地位。其次,要营造平等的人文环境。
三、管理操作的人性化是要点。管理操作人性化是指在用工及经营管理操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思维特点,了解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让员工接受管理达到满意。对此,我们一要营造好人性化的从业环境,让员工感受到亲和之风,工作时感到家庭般的温暖、父兄般的严格、包公般的公正、慈母般的爱护。二是研究和了解人的心理生理需求,让员工各获所需、各得所愿、各安其位。三是注重情理交融式的管理操作,让员工心服气顺、自觉接受管理。
四、劳动管理的民主化是基础。劳动管理民主化是指资方确立依靠员工办企业的观念,重视民声民意。员工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管理等多项活动,促进企业厂务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劳资双方权益,营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对此,我们一要创新企业民主管理运行机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营规则。二要拓宽企业民主管理渠道,不断改善劳动用工管理的人文环境。三要不断发挥工会组织在劳动管理民主化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其作为员工权益的维护者、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员工心声的代言者的职能。特别在目前企业劳动关系性质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利益分配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工会在推动劳动管理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项涉及多种不定因素、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去完成的系统工程,值得我们深思、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蓝天铀业 王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