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第二届陕西省道德模范评选中,商洛市邮政局杨斜邮政支局乡邮员田均喜脱颖而出,获得陕西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的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田均喜用他19年的坚守,走过了20余万公里的路程,为他所服务的7个村、30多个村民小组、8000多名村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邮政便民服务,走出了一条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爱心邮路”。
遇到雨雪天气,老田的投递之路走得更加艰辛。
老田大名叫田均喜,19年来由于一直和商州杨斜镇7个村30多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打交道,这些人都喜欢叫他老田。
老田是杨斜邮政支局的一名乡邮员,他所投递的邮路是杨斜镇最为偏僻的大阳坡村等7个行政村,沿途要翻过三座大山岭,每次的往返路程超过了90公里,由于山大沟深,各村组的村民住的又特别分散,老田每次的投递时间需要两天才能完成。老田在这条邮路上已整整走了19年,用他同事的话说,老田每年都要走一次“长征路”。
为了节省时间,老田只能放弃大路,推着甚至扛上自行车,从几个山岭的小路上艰难地走到每一个投递点。
每天早上7:40左右,邮件到达杨斜支局。9点钟,老田便可以将自己邮路上的邮件初分完毕。在支局匆匆地吃完早饭,老田就要出发了,时间晚了就无法完成当天的投递任务。
老田投递的邮路呈Y字形,他家所在的西联村是为时两天的投递过程中的交汇点,第一天所走的路线从支局到西联村再到目的地大阳坡村,当天投递完毕后老田回到西联村家中住宿,第二天大清早又从家中出发到达东联村,当天再返回支局。这就是老田19年来周而复始的工作。
由于盘岭路坡度太陡,记者跟班的当天,老田虽然骑的是一辆旧摩托车,车速放得特别慢,有些路段还必须推着摩托车爬坡。听支局长和老田爱人介绍,碰到雨雪天气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老田就只能放弃大路,推着甚至扛上自行车,从几个山岭的小路上艰难的走到每一个投递点,路特别滑的时候还必须放弃自行车,改用扁担挑着邮件去投递,双脚还要提前绑上防滑的铁扣子。
当天跟班印象最深的是从西联村到大阳坡村的投递。这段路上需要翻越凤凰岭。岭上的路面虽然做了一些处理,但由于没有铺水泥石子,土路根本经不住车辆和雨水的冲压,很长一段路程都是很深的沟沟坎坎,加之山岭坡度大,老田只能推着摩托车爬坡行进,到了岭顶,老田已是累得气喘吁吁。期间,大阳坡村一处乡间泥路很是考验了老田的驾驶技术,他只能绷直双腿支撑着摩托车东拐西拐地慢慢前进。
山里的天气多变,早上还是艳阳高照,这会儿又已经刮起了阵阵凉风并伴随着漾漾细雨,但老田那黝黑的脸上还是没有挡住不断流下的汗水。老田说山里的路就是这样,多年了也已经习惯了,应对招数就是雨衣、雨布时刻不离身。说这些话时,他的脸上还是一直挂着笑的,并且是最淳朴的笑容。
由于山区没有手机信号,这些时候,他只能借用老乡家的座机向支局和家里人报一声平安。
记者跟班的当天,无论是沿途坡地上点种土豆老乡的“老田,来了”,还是偶遇放学的孩子们的“田伯好”,甚至每到一个投递点上,那些农户和学校的老师给老田找凳子、倒水递烟成了惯常性的动作。这个时候,老田脸上的笑更是显得自然了。
投递大阳坡村龚玉富的汇款单是当天下午的15:40左右,当时他家正在做饭(当地还保留着每天吃两顿饭的习惯),龚玉富在汇款单上填写完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并按上手印后,将自己的身份证交给了老田,老田表示在下次投递时把汇款捎过来。龚玉富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在上海打工,每月都会按时向家里汇款,由于大阳坡村到杨斜镇不通班车,加上路程太远,每次的汇款都是老田给他捎回来的,好几年了月月都是这样。他说老田是个办事很认真的人,每次的手续和汇款数目从来没出过问题。老田的回答还是给好几家用户说的惯常的话,“咱这路确实不好走么,来回折腾一次多耽搁时间,反正我隔天就要来,顺便就捎带给你办了么。”
说话间,老龚家的下午饭做好了,老两口一定要求我俩在他家吃饭,来来回回推辞了好些句总算摆脱了他们的“强制”行为。回来的路上,老田告诉记者,这些年的投递过程中,尤其是雨雪天气,碰到饭点,有好多次都是在这些老乡家吃的饭,有时候晚上太晚回不去了还要在老乡家过夜。由于山区没有手机信号,这些时候,他只能借用老乡家的座机向支局和家里人报一声平安。
老百姓平时到镇上来购置生活用品、存钱取钱特别费事,往返基本上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好多事情都放心让老田帮忙去办。
再感受老田的笑是在给砚池河乡中学投递报纸的时候。郭振东副校长告诉记者,他的工资一直是老田从杨斜信用社代取的。听郭校长介绍,附近有几个村子不通班车,加上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村子留守的多是些老人小孩,老百姓年时到杨斜镇上来购置生活用品、存钱取钱特别费事,往返基本上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好多事情都喜欢让老田帮忙去办。
大到存款取款、领取养老金,小到代买农药种子甚至油盐酱醋,老田这些年为老乡提供的义务劳动着实不少。杨斜支局长王春利也是这样说的,老田这个人很热心,把老乡托付的事情看得很真。老乡给外头打工的子女寄的包裹好多都是老田捎到支局来的;有时候老田出去投递时,本来邮件就装得满满的,车上还要加上给老乡稍买的东西,车子的载重量达到了80多斤。
这就是记者跟班一天看到的老田,一个朴实、认真的乡村投递员,言语不多,却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一个乡村投递员的岗位本分。这种执著的本分,也正如老田在凤凰岭中途休息时告诉记者的那样:“咱这里条件确实艰苦,但再苦这份工作总要有人去干呀,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外头来的汇款、信件啥的谁去投递么?”
(张小武 张红中 王春利)
这条邮路走了快20年了,老田与用户们就像一家人。